问答详情

我原来在国家正式单位工作,后来有了工作,一直没有养老保险,现在可以补充吗?

保险纠纷 2020-01-04 13:17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没上班也可以交养老保险。带上自己有效证件到社保基金那办理 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根据我省有关规定,女同志退休年龄为55岁,男同志退休年龄为60岁,因此缴费年限为从投保之日起直至退休年龄时止。 个人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时,只需带上户口、身份证、1寸相片2张就可到辖区社会养老保险处办理社会养老保险。
    在缴费时,将根据贵州省社会平均工资作为基数,由个人缴纳20%,该基数将每年调整一次。目前我市交费基数最低档次513元,按缴费比例20%计算,个人需缴费102.60元/月,最高档次为2561元,个人需要缴纳512.2元/月。
    在领取时,社保部门将根据当时的社会平均工资及个人养老保险账户所缴纳的保险费计算发放。

  • 1、因养老保险问题而发生的争议,劳动仲裁应当受理。
    2、劳动仲裁不受理的,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处理。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 1、要看你父母户籍所在的农村是不是已经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项工作(新农保目前只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试点,还没有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是的话你父母亲就可以持各自的户口和身份证到村委会去办理参保手续。  
    2、因你父母都已年满60周岁,按国家规定你父母只需办理参保手续而不需缴纳养老费就可以自参保之月起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你父母这个基础养老金的领取还有一个前提:因为你们做子女的户口都是在市区,一定都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你们必须要在单位或者社保局开具各自的已在市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证明,收齐这些证明后就送给你父母新农保的经办机构查验,这样你父母就可以在不用缴纳养老费的情况下即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了。
  •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五大险中最重要的一个,如果没有及时购买养老保险,员工退休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基本生活保障。那么,单位如果不给买养老保险的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如果无故不缴纳的,就是属于违法的,如果单位有这种情形的,建议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此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纠纷的,劳动者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具体的法条依据是:   
    1.《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2.《劳动法》第一百条规定,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3.《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   第四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惠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