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我有两个房子,我没有低保障。我今年40岁。我有分级的精神障碍,没有父母,没有孩子,没有劳动力。我能生存什么补贴?

离婚 2020-01-25 08:33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低保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简称。是在城市已经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  农村低保条件  
    (一)申请农村低保待遇条件  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持有本县农业居民户口。  
    2、居住在农村村组,家庭承包土地的农村居民。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具体询问当地民政部门)。  
    (二)申请农村低保所需的材料  
    1、书面申请书。
    2、家庭成员的户口簿。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合影。
    4、土地、山林、水面承包合同或证明。
    5、外出务工人员收入证明。
    6、离异家庭涉及有赡、扶、抚养关系的应提供离婚证明。
    7、非农户人员的家庭,应提供非农户口人员的收入证明。
    8、对劳动能力有争议的,需提供有效健康证明。
    9、残疾人提供残疾证。
    10、审批管理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三)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计算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以年为单位进行核算,包括所有家庭成员全年农副业生产的纯收入及其他合法劳动,经营所得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  
    1、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及其他生产性收入。  
    2、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收入。  
    3、社会服务业外出务工劳务收入。  
    4、村组集体经济分配收入。  
    5、因征地、拆迁或其他原因所获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中扣除房屋重建及简要装修费支出,家庭当年非生活性必需费用支出之后的收入。  
    6、遗产或财产继承所得收入。  
    7、自供自给的实物(以市场价格折算)收入。  
    8、在购买奖券、彩票等有奖销售中所获得的收入。  
    9、其他应该计算的收入。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1、三年内因购买、修建或装修住房(必要的维修除外)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因拆迁安置购买、修建房并进行简单装修的除外)。  
    2、好逸恶劳,有承包田(地)且有劳动能力但不耕种的。  
    3、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行为或者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的。  
    4、家庭拥用非生活所必需的高档消费品,如手机、摩托车、空调及贵重饰品的。  
    5、家庭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6、弄虚作假骗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7、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五)农村低保待遇申请审批程序  
    1、申请。由户主通过村民委员会向居住生活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2、初审。村民委员会收到申请书后,组织村民代表开展民主评议,并对申报对象的家庭情况进行初审,将初审结果在村公示3—5天,并指导其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连同申请人提交的全部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  
    3、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在校验申请人上报材料齐全后,正式受理申请人的申请,立即组织入户核查,对于符合条件的对象,提出补助意见,由村民委员会进行第二榜公示3—5天,对不符合条件的由乡镇人民政府通知申请人,对符合条件的上报县级审批管理机关。  
    4、审批。县级民政部门收到上报申请材料后,立即组织入户核查、复审,进行依法审批,对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通知所在村民委员会再次公示第三榜3天,对无异议的对象发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及保障金领取存折,对不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 办理低保并不是按照残疾等级计算的,但可以到当地残联申请残疾补贴。
    要办理低保,必须满足一定条件,申请者家庭户月人均收入要低于户口所在地县区政府公布的低保线以下。如果符合低保条件,属于城市户口的,则可以到户口所在的社居委申请办理低保,如果是农村户口,则可以到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办理申请手续。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居民、村民,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我市居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申请低保待遇。
    申请条件:
    1、 持有本市农业户口的居民;。
    2、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当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700元/年)。
    3、对符合条件的“三无对象”实行全额救助,对有一定收入的贫困对象实行差额救助。
    家庭成员包括下列人员:
    (一)配偶;
    (二)共同生活的子女。
    (三)共同生活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
    (四)与兄、姐共同生活的父母双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
    (五)父母双亡且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未成年或者已成年但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孙子女和外孙子女。
    (六)民政部门根据本条原则和有关程序认定的其他人员。
  • 夫妻一方丧失劳动能力后,另一方应当对其进行扶养吗?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夫妻双方有相互扶养的义务。所谓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主要是夫妻之 间相互为对方提供经济上的供养和生活上的扶助,以此来维持 日常的生活。
    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海西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