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朋友的汽车贷款,虽然是签了字,但是他花的钱到现在还没有还给我。 怎么办我没有和他私下签字

综合法律 2020-02-05 18:22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怎么用汽车办理贷款?按照银行规定,能够支付一定数额的首期购车款、公证费及保险费,具备分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具有本地常住户口、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在银行认可的汽车经销商处购车,都可以申请办理汽车消费贷款。以办理8万元左右的车贷为例,其相关花费情况如下:
      费用1:首付款=购车价格×30%,即80000×30%=24000元。
      费用2:借款人人身意外伤害险(第一受益人为银行),以及盗抢险、车辆自燃险、第三者责任险和车损险,保险费约在3200元左右。
      费用3:借款合同公证费100元(公证处收取),车辆抵押费300元?车管部门收取)。
      费用4:与非贷款购车相同的车辆附加费等其他正常费用。
      贷款买车手续5步走
      从是否与银行打交道的办理方式来说,汽车贷款分为“间客式”和“直客式”。由于日前许多保险公司停止办理带有为贷款人担保性质的履约保险,所以目前银行办理较多的主要是抵押加保证的贷款,即借款人将车辆抵押,并找一个银行认可的担保人(公务员、医生、金融员工等)进行担保。
  • 银行汽车贷款  说到贷款,相信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的是银行。那么现在银行的汽车贷款是怎么样的呢?据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朝阳支行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工商银行对贷款购车者提供三种抵押或质押方式供消费者选择,包括房产抵押、存款质押和车辆抵押。首付需支付车款的20%,最长贷款年限为5年,目前的车贷利率是
    6.93%。其中存款质押不超过存款金额的90%。银行对贷款人的审核手续比较复杂,对贷款人的职业、收入和信用度的要求都较高。一般来说,国家公务员、教师等收入较稳定的职业群体比较容易被批准。  特点:门槛高,审批严格,手续繁琐  适合人群:国家公务员等有稳定收入和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群  汽车金融公司  现在很多汽车品牌都有自己的金融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汽车贷款,消费者选择贷款买车可向金融公司申请贷款。汽车金融公司对贷款人的要求并不是很苛刻,贷款申请的审批也比银行要快。据了解,在贷款利率方面,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要比商业银行略高。在程序方面,选择在汽车金融公司贷款的消费者也无需提供担保,与银行贷款相比宽松不少。  特点:审批条件相对宽松,但受品牌的限制,利率略高  适合人群:已选定固定品牌车型的消费者
  • 一般来说,民间借贷是合法的,但必须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否则不受保护。
    对于民间借贷的利率,《合同法》作出了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司法解释则具体规定为约定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也就是说,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双方可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内协商。如目前一年期的银行贷款年利率为5。85%,则一年期的民间借贷年利率不得超过23。
    4%。由此可归纳为在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以内的属于合法利率,超过4倍的,属于高利贷,而高利贷的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以上无效。2015年8月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通报了《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行为及主体范围做出了清晰的界定。
    其中,关于利率这一重要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该司法解释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2、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3、民间借贷分为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和公民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
    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是属于其合法收入的自有资金,禁止吸收他人资金转手放贷。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
    公民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
    4、实践中对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借贷合同无效:
    (1)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
    (2)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非法集资。
    (3)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
    (4)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借贷行为。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乌鲁木齐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