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你好,我是在一家金融公司,最后在今年1月,公安公司被起诉,几天前法院起诉,说我们是共犯,欺诈金额5万,这将被判刑?我只是一个职员,在各级管理人员,据说是审判后10天。

金融 2020-03-18 11:07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关于诈骗罪从犯怎么判这个问题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根据诈骗金额来量刑。   诈骗罪   第一百二十三条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量刑格】   
    (一)诈骗不足4 000元的,基准刑为罚金刑;4 000元以上不足5 000元的,基准刑为管制刑;5 000元的,基准刑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 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 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二)有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拟处拘役刑的,升格为有期徒刑;拟处管制、罚金刑的,升格为拘役刑;   
    (三)诈骗3 000元且是累犯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 23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第一百二十四条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格】诈骗4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 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第一百二十五条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格】诈骗20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4 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第一百二十六条 【重处情形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处10%:   
    (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二)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三)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四)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六)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七)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被告人曾因犯罪被判刑或因诈骗被行政处罚的;   
    (九)诈骗作案10次以上的。   第一百二十七条 【缓刑适用但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缓刑:   
    (一)未退赃或退赔的;   
    (二)未主动接受财产刑处罚的;   
    (三)有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法官只会根据诈骗金额量刑。
  • 诈骗是比较严重的犯罪,并且数额达九十多万,判处缓刑的可能不大,但是你也应聘请律师,及时为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以最大限度的维护其合法权益。  【刑法条文】相关法律知识: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三百条第三款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的,分别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予以量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适用缓刑的对象和条件:  
    (一)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二)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即法院认为不服刑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以上两条缺一不可。  
    (三)刑法规定,对累犯,不论其刑期长短,一律不能适用缓刑。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丽江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