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2016年八月份入职韩企,2018年12月离职。一直没有交住房公积金,2019年7月公司给补交了27个月的9500,麻烦问一下,啥时候可以提取?2018年12月离职。一直没有交住房公积金,啥时候可以提取?

合同纠纷 2020-03-12 06:22 人浏览
共4位律师解答
  • 请参见《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有关条款: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管理和监督。  本条例所称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第三条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夫妻离婚时男方的住房公积金是需要分割的,住房公积金属于夫妻共有财产。但是一般离婚不是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条件。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十一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释:存续期间,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属于共同所有的财产。

  • 一、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条件:  
    1、城镇职工个人与所在单位必须连续缴纳住房公积金满一年。  
    2、借款人购买商品房的,必须有不少于总房价30%以上的自筹资金作为房屋首付款。  
    3、借款人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信用良好、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4、夫妻双方都正常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只允许一方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5、一个家庭同一时间只能申请一次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一处住房。  
    6、贷款人须有本省(市)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  
    7、同意用所购住房做抵押。  
    二、提取住房公积金所需材料:  
    1、借款人及配偶(如有)的有效身份证明、户口簿(第二代身份证需要复印背面页,户口簿应复印扉页、户主页、借款人及配偶页)。  
    2、婚姻证明:未婚的由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处开具单身证明;离婚的提供离婚证明及未再婚证明(离婚证、法院判决书或裁定书,未再婚证明由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处开具);已婚的提供结婚证。  
    3、借款人与售房单位签订的购房合同原件。  
    4、借款人本人及其配偶(已婚的)共同填写的借款申请表、单位开具的缴存住房公积金证明、工资收入证明、借款人银行卡最近一年的流水。  
    5、借款人先行交付给售房单位的不低于协议规定的首付款收据。

  • 一、怎么看自己的公积金转移成功没有  办理转移时,有公积金转移回单,一式六联,转出银行、转入银行、转出单位、转入单位、公积金管理中心、个人每人一联,直接到转入地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查询,凭本人身份证,也可以打公积金自动查询电话根据提示自动查询余额。  
    二、公积金转移的相关法规  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职工离职应由原单位办理封存,待到新的单位工作以后,转移到新单位继续缴存,但不可销户提取。符合提取条件的才可申请提取个人住房公积金明细。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15条第2款规定:“单位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的,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变更登记,并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审核文件,到受委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或者封存手续。”  职工因工作变动调出单位或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单位应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变更登记,单位需填写《住房公积金变更清册》和《住房公积金转移凭证》,并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批文件,到受委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的转出或者封存手续。职工离开工作单位,只是中断工资关系仍保留劳动关系的,其在中断期间住房公积金的缴存随之中断,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不变,结余的住房公积金本息仍保留在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单位应为职工办理封存手续。职工住房公积金封存仅适用于中断工资关系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管理。职工住房公积金封存期间,凡符合提取规定的,由单位代为办理支取手续
  •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平顶山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