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劳动工伤律师文集

2023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确定,全国统一
2023年1月17号,依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的一次性死亡津贴标准调整至:49283×20=985660元。一、《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事故的
王凡律师
人看过
2023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确定,全国统一
超时加班发生工伤,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是否承担连带责任?
案例引入:2017年8月,一家中介公司(依法获得了劳动派遣行政许可)与一家传媒公司订立了劳动合同,由该公司向传媒公司提供员工,每天工作11小时,每人每月最低保底
王凡律师
人看过
超时加班发生工伤,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是否承担连带责任?
退休返聘员工下班打卡时猝死能否视同工伤?
【基本案情】马某,男,1956年8月10日生,2018年12月19日入职某保洁公司,时年62岁,已超过60周岁法定退休年龄。2020年2月6日20时左右,马某在
刘骏律师
人看过
退休返聘员工下班打卡时猝死能否视同工伤?
员工拒绝调岗,坚持在原岗位上班,公司可以开除吗?
【基本案情】王某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劳动合同期限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岗位:管理岗位;因用人单位需要,用人单位可以变更劳动者岗位
刘骏律师
人看过
员工拒绝调岗,坚持在原岗位上班,公司可以开除吗?
供养亲属抚恤金”超详计算方式+法律依据
一、供养亲属抚恤金的概念供养亲属抚恤金是指,职工因工死亡的、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以及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按照职工本人工
廖敏律师
人看过
供养亲属抚恤金”超详计算方式+法律依据
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工资怎么发?
受疫情的影响,部分行业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劳动争议纠纷领域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3月6日上午,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通过线上“云端”通报会的方式,对涉
廖敏律师
人看过
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工资怎么发?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61种支付情形及其标准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及情形,包括:经济补偿金=0,用人单位(含劳务派遣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
刘骏律师
人看过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61种支付情形及其标准
不服从工作安排被打伤算工伤吗?
案例1、陈某系哈尔滨××××西乘务员公寓厨师。2015年6月24日上午10时30分许,陈长利在哈尔滨××××西乘务员公寓后厨工作中与厨师长案外人杨某,因对其工作
汪海燕律师
人看过
不服从工作安排被打伤算工伤吗?
继续说说“工作期间遭受暴力伤害认定工伤的要件”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是否具备“三
汪海燕律师
人看过
继续说说“工作期间遭受暴力伤害认定工伤的要件”
劳动能力鉴定出来后,单位不配合赔偿怎么办
如果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时候受到意外伤害,是需要进行工伤认定的。确定是工伤的,用人单位是需要负责的。如果有工伤保险的,可以申请工伤保险理赔。那么,如果工伤鉴定
廖敏律师
人看过
劳动能力鉴定出来后,单位不配合赔偿怎么办
3/42
法律知识
最新咨询
最新问答
集团签订劳动合同和集团下子公司劳动合同次数累计吗
你好,除非有三方协议,否则不同步
石健伟律师 石健伟律师
人看过
暑假爸爸让我去他所在的工厂打工,体验生活,我未满16周岁,犯法吗
您好:未满16周岁去工厂打工是违法的。中国法律严禁用人单位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童工)。《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明确指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也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
代海侠律师 代海侠律师
人看过
总费用74851.35元,现金支付53770.97元,基金支付21080.38元,报销比例是多少
您好:报销比例=基金支付金额÷总费用×100%即:21080.38÷74851.35×100%≈28.16%
代海侠律师 代海侠律师
人看过
工作后不发工资不交社保和公积金,算不算诈骗罪?可以以诈骗罪申请立案吗?
您好:招聘人员冒用其他单位资质招聘员工,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工作后不发工资、不交社保和公积金,不算诈骗罪。如果遇到此类情况,被冒用单位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招聘人员的刑事责任。同时,被冒用单位也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招聘人员补发工资、补缴社保和公积金。
代海侠律师 代海侠律师
人看过
前公司拖欠2年工资诉讼费多少?
据你拖欠工资的总额来计算。
一个60岁轻伤,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会介入调查,经过司法鉴定,双方打架一方轻伤一方轻微伤,要根据打架事件中责任确定法律责任,肩负主要责任的,要向对方民事赔偿,支付医疗费用。这仅是民事责任方面,公安机关还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包括治安拘留或者刑事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我以贷款的名义被骗了,拿银行卡刷流水,我会坐牢吗?
银行卡上的流水被骗子以贷款的名义刷走,这种情况你应该积极配合警方,并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你是受害者。证据充足的情况下你是不会有事的。法律依据: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够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一)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二)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诈骗数额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理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2、《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如果家人欠银行钱,还能申请助学贷款吗?
家里有钱还去申请助学贷款的话,可能是该学生不想用家里的钱付学杂费,或者家里资产暂时被冻,没有过多的流动资金。而大家需要注意,助学贷款是专门提供给贫困学生的,主要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支付学业期间的学费、住宿费,所以家里有钱的学生实际上是申请不了助学贷款的。毕竟借款学生需要提供本人对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说明和家庭所在地有关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才行。因此,有钱学生去申请,银行势必会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其家庭经济条件,自然会拒绝批贷。而助学贷款虽然可以让学生不再操心学费,但并不代表不用还,等学生毕业后就要开始还款了(在校期间由财政贴息,毕业后开始计息,还款头五年是还本宽限期)。自身有经济能力的学生还是自行支付学费为好。
现在双方都在住院,该怎么办?
被打了可以选择起诉的。1.报警110,并且索取出警记录。2.向警方索取验伤单,到指定医院进行验伤和治疗,治疗(住院)完毕后,一定要向验伤结论。3.验伤结论是轻微伤的,你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被告赔偿侵权损失;事先你要掂量一下,你把对方揍的怎么样?权衡损失和被损失。4.验伤结论是轻伤以上的,就可以到发生地检察院报案,然后由检察院调查和提起公诉,这样对方必须要负刑事犯罪责任,并赔偿损失。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别人用我的手机号码注册各种软件我该怎么办?
法律分析:建议通过协商的途径解决,情况严重的话建议报警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