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工伤等级划分及赔偿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2-01 17:49
人浏览

  在工作中受到了伤害很可能会涉及到工伤的问题,职工工伤事故后,按照程序要先进行工伤认定,然后再做工伤鉴定。经过鉴定,职工可以得到明确的工伤认定等级,这样就可以向单位主张赔偿了。不同的工伤等级划分及赔偿标准是不同的。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将为您介绍工伤等级划分及赔偿标准的法律知识。

  一、工伤伤残等级的划分与赔偿标准

  工伤伤残等级共分十级:

  1-4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这种职工就应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8-24月受伤前12月平均缴费工资,社保支付);并按月支付伤残津贴(75% - 90%受伤前12月平均缴费工资,社保支付),直到退休。

  5-6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享受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4-16月受伤前12月平均缴费工资,社保支付);单位无法安排工作的,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按月支付伤残津贴(60%-70%受伤前12月平均缴费工资,单位支付),直到退休;二是经职工本人提出,可以解除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见省市规定。

  7-10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享受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6-12月受伤前12月平均缴费工资,社保支付);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见省市规定。 如果是因工死亡的,将享受待遇:丧葬补助金(6月上年月社平工资,社保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48-60月上年月社平工资,社保支付)。

  二、劳动法工伤认定等级一共有几级?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生活自理范围包括五项、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我移动。

  根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的规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是有三项需要护理者、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有两项需要护理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是五项中有一项需要护理者。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工伤等级划分及赔偿标准的法律知识。工伤等级分为十级,伤残严重程度从一级到十级依次降低。赔偿项目包括伤残补助金、医疗费用、误工费及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等。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