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单位强迫辞职,该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1-18 16:20
人浏览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都是有期限限制的,一般到期可以选择续签或者解除,那么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单位强迫辞职,该怎么办?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单位强迫辞职,该怎么办?

  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优先留用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所以可以裁减,但是裁减其他人员后才可裁减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职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赔偿是怎样的

  如果已经是无固定期限了,那么解除此合同,那一般就是因公司的缘故较多。那么具体的赔偿方案,我们得看是属于那种情形才知道,大多数情形都是公司赔给员工,例外的情形就有可能是员工赔给公司了。注意也有可能是不需要赔偿的!

  那么如果是因公司的经营问题而发生变故或者说是公司故意而为之的,亦或是公司要转型继续调整人员配置之类的,都是需要经济补偿的。这种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是非常常见的,这也是社会的趋势。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这种常见情形了。

  那么比较特殊的是公司要求员工赔偿,这在实务中比较少见,但还是有的。但这不在属于劳动仲裁庭可以管的,而是必须要提升到民事庭方可妥善处理。那么到底是属于什么原因呢,那就是作为员工的一方,发生了很重大的错误,而这样的错误早就在其他合同里约定好,是绝对不能犯的错误。而且一旦犯错了,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造成公司损失惨重,甚至有可能让公司直接关门大吉。倘若如此,需要员工自己承担责任并且赔偿,那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不需要赔偿的解除合同的情形,是可以这样理解的。两边都没有任何过错,且是员工那一方的缘故,提出解除的。

  以上就是对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需要赔偿的详细解读!

  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提出辞职有赔偿吗

  要分情况而定。

  一是,依据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不用单位批准。但用人单位不承担经济补偿;

  二是,依据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提前30天,也不用批准,而且,用人单位还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三是,劳动者没有任何依据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但不给经济补偿金,还可依据第九十条的规定,给单位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赔偿金: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如超过工资发放日期仍未支付工资,少支付加班费等。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缴纳标准低于法定标准的,均为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比如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加班不支付加班费,未经公司批准不得辞职等。

  5、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6、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7、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以及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单位强迫辞职,该怎么办?的相关内容,针对单位强迫辞职的情形,当事人可以保留证据,进行仲裁。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