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员工的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1-27 10:39
人浏览

  员工有时候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拿到经济补偿金的,经济补偿金按照员工工作的年限有不同的补偿标准,就员工的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补偿金中工资计算标准、在什么情况下劳动者能获得补偿金呢,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员工的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补偿金中工资计算标准

  关于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问题,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事儿个月的平均工资。而对于上述中的“工资”的范围,按照《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予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在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这一问题上,最容易引发混淆和纠纷的地方常见于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标准是否包括加班加点劳动报酬的问题。根据上述规定,企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支付给职工的加班加点劳动报酬属于工资的组成部分,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标准应包括加班加点的劳动报酬。

  三、在什么情况下劳动者能获得补偿金呢

  劳动者能获得补偿金:

  (一)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因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小编编辑整理的与员工的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相关的法律知识,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并不是部分劳动者想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如果您就相关问题还有疑问的,欢迎向法律快车律师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