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如何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6-02 13:29
人浏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对于企业与员工都是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那么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如何处理?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如何处理

  首先,应当举证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这要的证据材料包括如下:

  (一)工作内容的证据,如电子文本,资料,公司相关的其他资料;

  (三)公司给劳动者的制度依据,最好是盖章或印刷整套、册的资料,比如员工手册、财务制度,员工名册等等;

  (四)公司正式员工或领导与员工交流的资料,比如工作安排、书面通知、电子邮件的通知等等;

  (五)可以尝试与公司主管领导对话,然后录音,并将领导的名字一定要在录音材料里面体现,否则,法院很难确认录音材料的真实性;

  (六)可以通过人证,其他离开公司的员工的证言,证明你在公司上班。

  (七)其他能与公司有关的材料,均可作为证据使用。

  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将依法支付双倍的工资; 公司未为劳动者购买社保,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其补缴; 公司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将承担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维护你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遇到用人单位不与务工者签订劳动合同,务工者应当主动提出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

  一是直接向用人单位提出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

  二是如果用人单位有工会组织,务工者也可以向工会反映情况,请工会出面向用人单位提出要求。

  三是如果用人单位执意不肯签订劳动合同,务工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区的劳动行政部门反映情况,由劳动行政部门督促用人单位与务工者签订劳动合同。

  四是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留意保存能够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以避免在出现劳动纠纷时,无法维权。

  二、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企业不及时与职工订立合同的后果是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甚至于直接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依据:(一)《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三)《实施条例》第六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四)《实施条例》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三、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公司不签合同要对未签劳动合同员工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位于劳动者订立劳动的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要对未签劳动合同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在一个月的“宽限期”内,如果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超过一个月的,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如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员工提前解除,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否则就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单位损失的,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如果单位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不但可以随时解除,而且不需要对单位承担违约或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年的,就视为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企业不签订劳动合同如何处理的相关知识,根据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对于不签订劳动合同都是违法行为。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