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法开庭程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7-30 10:34
人浏览

  根据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对于民事诉讼程序申请的时候,一般都是需要双方的当事人、代理人等等都要到场。那么民事诉讼法开庭程序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民事诉讼法开庭程序

  民事诉讼法开庭程序:

  (一)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时,审判长要核对当事人、诉讼代理、第三人,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等。

  (二)法庭调查。主要是当事人陈述和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法庭调查的基本顺序是:第一,询问当事人和当事人的陈述;第二,证人到庭作证;第三,鉴定人到庭;第四,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第五,勘验人到庭。

  (三)法庭辩论。指在合议庭主持下,各方当事人就本案事实和证据及

  二、民事诉讼的开庭通知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通常情况下,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以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用传票传唤当事人,如果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外地的,应当留有必要的在途时间。

  如果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传唤双方当事人、通知证人和送达裁判文书以外的诉讼文书。但是,以简便方式送达的开庭通知,如果未经当事人确认或者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当事人已经收到的,人民法院不得缺席判决。因此,法院通知开庭时间,会根据审理程序是普通程序还是简易程序而采取不一样的通知方式。当然,现在法院也在开始推行电子送达,这样更高效快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三、民事案件开庭后多久出判决结果

  (一)法律对开庭后多久下判决没有规定,法律只对立案后多久下判决有相关的规定;

  (二)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三)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诉讼法开庭程序的相关知识,根据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对于民事诉讼开庭的时候,是需要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证明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