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合同纠纷怎么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31 16:55
人浏览

  一、劳动合同纠纷怎么申请劳动仲裁

  当发生劳动合同纠纷时,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申请劳动仲裁:

  1.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2.这意味着劳动者需要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的一年内申请仲裁。

  3.如果在此期间,劳动者向单位主张过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过权利救济,或者单位同意履行义务,那么仲裁时效期间将会中断,并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4.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劳动者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将会中止,待障碍消除后继续计算。

  5.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后,劳动者应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6.劳动者在申请仲裁时,需要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7.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者的个人信息、用人单位的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以及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等信息。

  8.如果劳动者书写仲裁申请有困难,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二、未签劳动合同的后果

  1.如果单位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单位需要向员工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这是因为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就意味着未能履行其对员工的法定义务,因此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未签约劳动合同维权

  当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员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权:

  1.员工可以尝试与单位进行协商解决,要求单位依法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无法协商一致,员工可以申请调解。

  2.调解不成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3.员工也可以直接跳过调解程序,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员工需要按照前述的程序和要求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准备好相关证据。

  4.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员工可以向法院起诉。

  5.在诉讼过程中,员工需要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的规定,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并请求法院依法作出公正的判决。

  总的来说,当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员工应该及时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维权过程中,员工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并按照规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员工也需要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面对劳动合同纠纷,你是否还有其他疑问?赶紧在法律快车上提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