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行为能力划分的意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8-14 00:39
人浏览

  划分民事行为能力能够保证未成年人和心智不全者的利益,同时也避免影响其他人的合法利益,对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行为之后要按照规定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是可以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的。

  一、民事行为能力划分的意义

  民事行为能力划分的作用有:保护未成年人和心智不全者的利益,使其不因自己的轻率行为而受损失;使未成年人和心智不全者不能参与其无法参与的活动中,避免影响其他人的利益。

  二、民事行为能力人按年龄怎样划分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三、死刑未决犯是否还有民事权利能力

  死刑未决犯是有民事权利能力的。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时停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也就是说自然人只要还没有死亡就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根据《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五条规定,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的意义相关内容。对民事行为能力进行划分可以有效保护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不受侵犯。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关联法条

《民法典》 第一十三条

《民法典》 第一十五条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