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仲裁裁决强制执行流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12-31 07:10
人浏览
导读:仲裁裁决强制执行流程是人民法院审查立案、法院决定对债务人强制执行的会发出履行通知、准备强制执行等。行政仲裁与行政裁决的联系是都是第三者的身份居间裁断、处理对象都是民事争议等。

  一、仲裁裁决强制执行流程

  仲裁裁决强制执行流程如下:

  1.?审查立案。人民法院收到执行申请及相关法律文书后,应当对申请执行是否合法、适当,相关法律文书是否齐全,内容是否明确,被执行人是否有执行能力等进行审查。

  2.?履行通知。人民法院决定对义务人强制执行时,应当先通知义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自动履行法定义务,否则强制执行。

  3.?准备强制执行。填写行政执法证;确定实施计划和方案;需要协助的,应当书面通知有义务协助的单位和个人。

  4.执行。应当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和执行依据;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书面通知申请执行的机关。

  二、行政仲裁与行政裁决的联系

  行政裁决指行政机关依法律、法规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有关,与行政合同有关的民事纠行政仲裁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为。行政仲裁是指纠纷双方当事人按事先或事后达成的协议,自愿将有关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机构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争议的事实和权利义务作出判断和裁决,以解决争议,维护正当权益,当事人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制度。

  行政仲裁与行政裁决的区别和联系仲裁与行政裁决联系:

  1.都是行政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居间裁断。

  2.处理对象都是民事争议。

  3.都是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力的过程。

  三、仲裁裁决应在多长时间内作出

  根据现行规定,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如果案情复杂确需延期的,经法定程序批准可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法律快车提醒您,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时限,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