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消费欺诈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3-07-31 08:57
人浏览
导读:消费欺诈罪的罪名是诈骗罪,消费欺诈罪的立案标准是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判定诈骗罪定罪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以及被害人的陈述等。诈骗罪的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权。

  一、消费欺诈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消费欺诈罪的罪名是诈骗罪,行为人实施消费欺诈行为严重的,构成诈骗罪。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判定诈骗罪定罪的关键证据有哪些

  法律快车提醒您, 诈骗罪定罪需要的证据如下:

  1.物证、书证;

  2.证人证言;

  3.被害人的陈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5.鉴定的结论;

  6.勘验、检查笔录;

  7.视听资料。

消费欺诈罪

  三、法律如何认定诈骗罪

  如果符合法定构成要件,那么犯罪分子依法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2)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3)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

  (4)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