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兼职是否满足实质的雇佣关系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6-25 07:16
人浏览
导读:兼职一般不满足实质的雇佣关系,但是兼职人员是受雇主授权且在授权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就属于雇佣关系。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在于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不同、国家干预的程度不同以及客体不同等。

  一、兼职是否满足实质的雇佣关系

  兼职一般不算是雇佣关系。兼职一般属于非全日制用工,但是如果兼职人员是受雇主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双方成立的关系是属于雇佣关系。雇佣关系中,任何一方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雇佣关系,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二、形成雇佣关系是什么意思

  雇佣关系是雇佣法律关系的简称,是指受雇人利用雇佣人提供的条件,在雇佣人的指导、监督下,以自身的技能为雇佣人提供劳动,并由雇佣人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关系。雇佣人称为雇主,受雇人称为雇员。判断雇佣关系是否存在,应从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二方面考虑:

  从形式要件上看双方有无订立雇佣合同或口头雇佣协议;

  从实质要件上,首先要看双方的权力义务是否为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支付报酬。其次要看雇员是否受雇主控制、指挥和监督,即是否存在隶属关系。雇员受雇主控制是雇佣关系存在的基础。在雇佣法律关系中,雇员仅是雇主雇佣来完成某项工作的人,雇员在工作时应听命于雇主,服从雇主的监督指导。

  是看雇员是否为雇主或其委托的人所选任。只要具备上述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即可认定为雇佣关系。

兼职实质雇佣关系

  三、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法律快车提醒您,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如下:

  1.主体及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不同。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必须是劳动者,且必须是自然人,另一方是用人单位;雇佣法律关系的主体则没有上述限制。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雇佣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没有隶属性;

  2.国家干预的程度不同。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点;雇佣法律关系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

  3.形成的过程不同。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的;雇佣法律关系则主要是在商品流通领域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的。

  4.内容不完全相同。根据上述区别,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义务不具有广泛性;雇佣法律关系的内容则具有广泛性。

  5.客体不同。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劳动行为;雇佣法律关系的客体,不仅包括行为,还包括其他方面。

  6.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责任不仅有民事责任,而且有行政责任;雇佣法律关系所产生的责任主要是民事责任,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