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复议前置情形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5 01:03
人浏览
导读:行政复议前置情形涉及对特定行政行为的异议处理,需先经行政复议再考虑诉讼。本文详细列举了八种需行政复议前置的情况,并概述了行政复议后续程序。

  一、行政复议前置情形有哪些

  1.行政复议前置的情形是指行政相对人在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具体行政行为产生异议时,必须先通过行政复议途径寻求救济,而不能直接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只有在经过行政复议并对复议决定仍持有异议的情况下,行政相对人才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行政复议八种情况

  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前置的八种情况如下:

  1.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应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纳税人在与税务机关发生纳税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税款、滞纳金或提供相应担保,然后才能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4.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不服的,应在收到审计决定之日起15日内先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复议,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5.在治安管理处罚中,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6.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前置,即涉及专利复审的事项应先经过相应程序。

  7.工伤保险案件中,涉及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待遇等方面的争议,应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8.对价格违法的处罚,经营者对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应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行政复议后续程序

  1.行政复议后续程序是指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后,行政相对人或复议机关根据复议决定进行的后续行为。

  2.如果行政相对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仍持有异议,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行政诉讼是行政复议之后的法律救济途径,行政相对人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你对行政复议前置的八种情况还有哪些疑问?法律快车为你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决你的疑惑,保障你的合法权益。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行政复议
浏览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