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邓春来律师
邓春来律师
山东-济南
合伙人律师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解读

刑事辩护2023-08-08|人阅读

《刑法》第一百六十六条

【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有下列情形之一,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的;

(二)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的;

(三)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的。

【罪名认定】

一、本罪的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国有公司、企业以获取财产上的最大利益为其目标,以国家授与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从事民事活动,向投资者(即国家)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国有事业单位虽不以营利为其最终目的,但以国家拨给的经费为财产基础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民事活动,并承担民事责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或者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必然损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利益、从而使国有财产的保值增值成为泡影。鉴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本条对此种行为特以刑法保护。

二、本罪的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这里的工作人员,不仅仅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而泛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

三、相关概念解析

1、关于“利用职务便利”

  “利用职务便利”,是指利用自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的地位和职权形成的便利条件。行为人的职权,可以是用人权,也可以是经营权。对于职务便利的利用,既可以是直接利用,也可以是间接利用。

   2、关于“盈利业务”

  “盈利业务”,是指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获取利润的业务。本罪所谓的盈利业务,应是指行为人在交由其亲友经营之时,根据当时的市场环境,在本单位正常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可能会盈利的业务。

   3、关于“亲友”的范围

  “亲友”,是亲属、亲戚和朋友的合称。“亲属”,是指跟自己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亲戚”,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而所谓交情,则是指人与人互相交往而发生的感情。

   4、关于“自己亲友管理经营的单位”

  “自己亲友管理经营的单位”,应包括以亲友名义注册或其亲友出资、入股而直接参与利润分配的单位,也包括其亲友负责管理,或担任一定职务的单位。这里的“单位”包括公司、企业、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等。

   5、关于“明显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

  “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就是明显高于这种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变动幅度的上限;“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就是明显低于这种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变动幅度的下限。但是确切的数额高多少算“明显高于”,低于多少算“明显低于”,应结合具体情形确定。

   四、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正确区分本罪与一般背信经营行为的界限,主要应从三个方面考察:

第一,看行为人是否利用了职务便利。如果行为人没有利用职务便利,即使对其亲友所进行的经营活动提供了帮助,也不能以本罪论处。

第二、看行为人通过实施背信经营行为而使国家利益遭受的损失是否达到重大,如果行为人的背信经营行为未使国家利益遭受的损失达到重大的程度,就不能以本罪论处。数额是否巨大不是构成本罪的必要要件,因为本条中并无行为人非法获利及其数额大小的规定,而只有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实施背信经营行为,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或特别重大损失的规定,因此,划分本罪与非罪的界限,其标准之一,应为行为人实施背信经营行为而使国家利益遭受的损失是否达到重大或特别重大。

第三,背信经营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此以外人员的背信经营行为不构成本罪,对于他们的背信经营行为只能追究其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如果构成侵占或者其他犯罪的,应以相关犯罪论处。

五、本罪与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区别

两罪在客观方面都利用了职务便利,主观方面都出于故意,但这两个罪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犯罪,它们的区别表现在:

1、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而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和经理。

2、客观方面不同。本罪在客观方面,所实施的行为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经营,或者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或者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而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或特别重大损失。而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在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行为。在此,两罪虽同为结果犯,但犯罪结果有所不同,本罪的犯罪结果为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为行为人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

六、贪污罪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的区别

1、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中的亲友在客观方面必须实施一定的经营行为,付出一定的经营性劳动,这是其获取非法利益的客观基础;相对而言,贪污罪通常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直接侵占公共财物,其主客观方面的危害性更大。

2、国有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非法牟取的只是基于经营行为产生的利润,尽管经常表现为明显超出市场价格的暴利,但一般说来,利润通常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在一般社会观念上必有一定的数额限度。

两者界限:

一方面,应当考察非法获利者(即亲友)是否实施了一定的经营行为。对于在国有单位的购销活动中通过实施一定的经营行为牟取非法利润的行为,一般可以依法认定为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反之,对于借从事经营活动之名,行侵占公共财物之实的行为,则可以考虑依法认定贪污罪。

另一方面,还应当考察非法获利者(即亲友)所取得的是否属于实施经营行为的“利润”。在司法实践中,有些非法获利者也实施了一定的经营行为,如在国有单位的购销活动中参与实施了介绍货源或商品买家等行为,但其从国有单位所获取的已绝非从事经营行为之“利润”或从事中介活动之“报酬”,其非法所得与行为时的相应市价或报酬水平显著背离,以致达到了社会一般观念普遍不能认同为“利润”或“报酬”的程度。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法律快车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
追诉时效中以人立案或者以事立案并行不悖
刑事诉讼中的刑事立案方式,既包括以人立案,又包括以事立案,两者互不矛盾,均有明确的法规范依据得以支撑。换言之,两种立案方式的支撑依据均可以在刑事诉讼法中得以寻觅
#刑事辩护
人看过
追诉时效中以人立案或者以事立案并行不悖
追诉时效中逃避侦查应坚持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从刑法设置追诉时效制度以及对时效制度目的解释的角度出发,其核心要义是达到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在于既有利于实现刑法目的、完成刑法任务,同时又能唤醒司法机关各司其职
#刑事辩护
人看过
追诉时效中逃避侦查应坚持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通过虚列支出、虚开发票等手段套取科研经费的性质
有观点认为高校科研人员只是从事技术性服务工作,不具有管理项目经费的公权力,不具备贪污罪中利用从事公务的职务便利这一客观要件。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无论
#刑事辩护
人看过
通过虚列支出、虚开发票等手段套取科研经费的性质
立项后转入高校的科研经费的性质应当如何认定?
无论纵向科研经费还是横向科研经费均属于公共财产,科研人员仅拥有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科研经费根据项目及经费来源不同,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系由各
#刑事辩护
人看过
立项后转入高校的科研经费的性质应当如何认定?
公诉人当庭发表与起诉书不一致意见的,如何准确处理?
(一)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法律文书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刑事辩护
人看过
公诉人当庭发表与起诉书不一致意见的,如何准确处理?
安排亲友在公司吃空饷,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如下:第一,本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只有公
#刑事辩护
人看过
安排亲友在公司吃空饷,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邓春来律师
您可以咨询邓春来律师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