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2016年7月13号交了首付款将近15万后,今天7月20号看到购房合同,商品房合同很多条款都是对开发商有利,开发商违约都没有赔偿,买方违约需要赔偿责任,即使有赔偿,约定的赔偿比例也不对等。开具的发票内容是预收款。另,售楼人员说如银行办不下来贷款,可全额退还首付款,有录音。但是看到合同条款说不退首付款。现要求更改条款,如开发商不同意更改条款怎么办?

其他 2019-09-27 22:08 人浏览
共8位律师解答
  • 您好!针对您的法律咨询,我做如下回复:与开发商协商,变更合同,把你们事前约定的事项都约定上去,协商不成就起诉。因为你的问题比较具体,建议你免费当面咨询、
    【追问】你好律师,一般这种情况开发商会同意变更合同条款或者补充条款吗?谢谢
    【回答】这不一定,看你怎么和开发商协商。
  • 合同存在不公平情形可以撤销
    【追问】你好,首付已经交了,合同还未签字,怎么撤销呢?如果想买这套房子应该怎么做呢?
    【回答】要求返还首付款即可
  •   购房合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买受人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买卖商品房达成的协议。那么,购房合同可以贷款吗,  一、购房合同可以贷款吗  有合同就可以贷款了。按揭买期房都是用合同办贷款。二手房要先办出房产证再过户再贷款。有房本了才可以去信用社和招商银行办理抵押贷款,只有合同是办理不了抵押贷款的。  1、和开发公司协商撤销备案,重新签合同,这样你就算买的一手房,可以首付3成,但是如果开发商的大房产证办下来了,再想撤备案就比较难。  2、让他办理房产证,你再进行过户,这方法不怎么好,因为他办理房产证的时候需要缴纳契税,你过户的时候也需要交纳契税,这样就交纳了两份的钱,而且你这算二手房按揭,贷款首付比较高!你的房东算按揭出售,手续比较麻烦,建议你采用第一种方式。  二、签好购房合同要注意的事  1、弄清楚合同中的当事人  在新房买卖过程中合同签署涉及两个当事方:一为购房者,一个是开发商。购房者,即购房合同中的“买受人”,他将要成为房屋产权证上记载的所有人;需要支付房款;一旦违反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2、核实房屋状况:在看房的时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了解:房屋建筑状况、房屋小区状况、房屋权利情况。这些情况的核实,有利于你控制好交易的实际成本和风险;违约责任。  3、明确交易程序:二手房交易可分为看房、签约、按合同约定明确时间给首付款、过户、交房、给余款几大步骤。这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保留好交易的证据、过户是一定要房产证上所有人都到场才可以过户、在交房时要查看清楚对方是否缴纳清了物业费、水电煤气费;这一点在购房签合同注意事项中是非常需要注意的,如果交易流程有那些都不知道的话,将来在过户的时候会非常麻烦的,有可能为自己带来损失。  4、明确违约责任:和卖方要明确严格的违约责任,是双方诚信履行二手房买卖合同的保障。实践中,小额的定金处罚或简单的“违约方应承担守约方损失”,缺少实际效果。
  • 一般情况下,交付定金当天,与开发商签订购房协议,约定购房价,付款方式等。大概一周后,交付首期款,与开发商签订正式的购房合同,对购房/收楼等事项做出明确约定(一般为房管部门的固定版本),现在很多城市都实行网签了。签订合同后一个月内,开发商需持购房合同到房管部门办理预告登记手续(合同备案)。余款按合同约定缴交。
  • 购房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甲方土地使用依据及商品房状况,包括位置、面积、现房、期房、内销房、外销房等;2.房价,包括税费、面积差异的处理、价格与费用调整的特殊约定等;
    3.付款约定,包括优惠条件、付款时间、付款额、违约责任等;4.交付约定,包括期限、逾期违约责任、设计变更的约定、房屋交接与违约方责等;5.质量标准,包括装饰、设备的标准、承诺及违约责任和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建筑
    正常运转的承诺、质量争议的处理等;
    6.产权登记和物业管理的约定;
    7.保修责任;
    8.乙方使用权限;
    9.双方认定的争议仲裁机构;
    10.违约赔偿责任;
    11.其他相关事项及附件,包括房屋平面图、装饰、设备标准等。
  • 合同和约定不一致,可以不签,首付款要去退还。
    【追问】要求退款需要走法律程序吗?
  • 没有签合同为什么就直接付款了?变更合同需要和对方协商一致的
    【追问】看好房子就要求我们交定金,然后7天内补齐首付款,首付款后一个星期通知我们签合同,才看到合同。第一次买房,不知道购房流程。
  • 协商不能,只能起诉。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连云港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8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