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你好,今天收到公司寄来的挂号信,是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我是11年9月6日入职,合同到今天18年9月5日到期,解除日期2018年8月24日,依据法律条文:(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解除原因勾选的是: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解除;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单位提出解除;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是不续签还是辞退

其他 2019-06-02 17:07 人浏览
共10位律师解答
  • 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双倍赔偿金。赔偿金标准为按工作年限支付,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工作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工资,满六个不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 如果没有协商一致的,属于单位违法解除,可主张单位赔偿。
  • 可以主张赔偿。
  •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用人单位是无权对劳动者进行罚款的,如果用人单位以罚款为由克扣劳动者工资的,用人单位违法,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处理;另外,如果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一、用人单位违反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在法律明确规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即:
    (一)从事接触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为了保障处于特定情形下劳动者的权益,本法规定用人单位在上述情形下,不得以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就应当按照本条的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没有遵守法定的程序。
    劳动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在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 劳动合同法第39条是单位单方解除的情形。你应仔细看一下解除的理由,如果对单位的解除理由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并要求单位支付赔偿金。 具体可来电咨询。
  •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就是辞退你了
  • 是非法辞退,尽快联系律师咨询
  •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是辞退的意思。这种情况你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的,申请劳动仲裁。
    【追问】我问了人事关于解除劳动合同书里的勾选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依据什么,她说是我7月8月手机考勤打卡异常,这就是解雇我的理由并且没有任何赔偿金的!我个人不接受这个解除理由,我是继续正常上班,等公司主动去仲裁还是明天上班自己先去进行仲裁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上海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10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