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律师,您好!我最近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些难题。在学习诉讼当面的知识时了解到有些情况可以不起诉。但是我没有理解,想要问一下关于不起诉的条件有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起诉呢?不起诉就等于没有罪,不对他进行审判了吗?

离婚 2018-10-10 16:36 人浏览
共3位律师解答
  • 您好,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后做出不将案件移送人民法院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 不起诉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一)酌定不起诉检察官应用起诉便宜主义而决定不起诉在法理上称为酌定不起诉或相对不起诉。从公诉的角度看,相对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在拥有诉权的情况下对案件进行权衡后认为舍弃诉权更为适宜时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2条规定:对于犯罪情形轻微,不需要判决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根据这一规定,酌定不起诉的适用条件有两层含义:一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触犯了我国的刑法规定,已经构成犯罪;二是该犯罪行为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这里实际包含了两种情形:一种是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情形;另一种是犯罪情节轻微,既属于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条件,同时也属于免除刑罚条件的下述几种情况: 1、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 2、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犯罪的; 3、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者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而犯罪的; 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5、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的或者辅助作用的人员; 7、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胁从人员; 8、嫌疑人自首或在自首后有立功表现的,等等。 酌定不起诉在司法实践中应用时,还要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年龄、动机和目的、手段、危害后果、认罪态度、一贯表现、社会和被害人的反映等因素综合考虑,在确认没有追诉必要时,才能适用不起诉决定,不能随意扩大不起诉范围,以防止执法不严的情况发生。 (二)法定不起诉区别于酌定不起诉是拥有诉权而予以舍弃,法定不起诉是起诉机关对案件没有诉权或者丧失诉权,因此而不提起公诉。凡符合绝对不起诉条件的案件,检察机关都应作出不起诉决定,而无自由裁量的余地。我国法律规定与其他国家关于法定不起诉的条件较为一致。包括: 1、实施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规定,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法令规定免予刑事处罚的。 (三)存疑不起诉除以上情况外,还有一种法律规定不起诉的情况,有的学者称为存疑不起诉。即检察机关确认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没有胜诉可能时,作出不起诉决定。在这类案件中,认定嫌疑人构成犯罪有一定根据,但证据不充分,不能在法律上证实犯罪。将这类案件起诉到法院,难以达到公诉的目的。根据无罪推定的精神,对这类案件应当不起诉。但可能时,在作出不起诉决定之前应当进行补充侦查。只有确认在法定期限内无证实可能,才能决定不起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 不起诉分为:1、法定不起诉,即是一定不起诉:①情节轻微不严重不构成犯罪②过追诉时效③经特赦令免除刑罚④刑法规定告诉才处理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⑤、对方死亡的; 2、酌定不起诉,即是需要满足已经构成犯罪但是罪微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不起诉。具体有:①嫌疑人在中国领域外犯罪根据中国刑法应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受刑罚②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③正当防卫或是紧急避险过当④共犯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⑤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或自动有效防止范围结果发生没有造成损害⑥被迫参加犯罪⑦自首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 3、存疑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还未掌握其犯罪证据,是相对的不起诉,等到证据充足之后还是会起诉的。这种无罪是相对的、暂时的。
  • 您好,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后做出不将案件移送人民法院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铜仁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