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51岁女人在工厂上班突然晕倒,抢救无效死亡,工厂怎么赔偿

工伤索赔 2024-03-20 19:54 人浏览
共13位律师解答
  • 由用人单位、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医保科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来访、询问,医保科以书面告知申请须知,并提供《工伤认定申请表》。审核申请人提供的材料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 您好,如您情况描述,如果劳动者在上班期间突发疾病在48小时内死亡的,可以认定为视同工亡,家属可以获得工亡待遇。
  • 你好,如果属于工伤,建议申请工伤认定,根据认定的结论按工伤补偿标准索赔
  • 您好,如果没有退休待遇的,在48小时内死亡,属于工亡。
  • 您好,您这个问题可以委托律师来解决。
  • 您好,是自身疾病48小时内死亡吗
  • 你好 请问下具体情况如何的呢
  • 你好,这个事情发生多久了。
  • 建议律师介入,起诉对方
  • 你好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 人在工厂内如果死亡,工厂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这个具体要取决于工人的死因,不同的死因,引起的法律性质不同。总体来说,工人在工厂内死亡,在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况下,工厂是需要赔偿的:
    1、工人如果是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是在工作时间前后,在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如果属于上述情况,依法应属于工伤,有权获得工亡赔偿金等赔偿;
    2、工人在工厂内、工作时间中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视同工伤,有权获得工亡赔偿金等赔偿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 工人上班导致死亡单位应当按以下规定赔偿:《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 在工厂死亡属于因工死亡。一般按下面的标准赔偿:丧葬费为该地区六个月的平均工资;抚恤金按照本人工资的比例发放给亲属;一次性工伤补助金为人居可支配收入的20倍。此外还有一些医疗费之类的。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温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13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