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律师,您好,现在我老公要和我离婚,我也想离婚,我坚持的太累了。他很愚孝,他妈很自私,有时候都同有为我们,为孩子着想。他和我都在同一个公司,他当经理,他一个月扣税后有6000来块,我扣税后有4000多。虽然他工资比我高,但是他父母懒,在家不赚钱,什么都要靠他,凡是用到钱的都要他,所以他没什么钱多,但是他在老家有一间房子。现在我们都是各管各的。离婚后,我必然要离开公司去找新的工作,工资肯定没有现在的多。请问我能取得孩子的抚养权吗?

离婚 2012-11-09 11:51 人浏览
共12位律师解答
  • 你好!孩子的抚养权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你提供的信息无法得到更全面的分析。建议电话咨询。
  • 首先,孩子多大了?其次,多收集自己抚养孩子的有利因素;最后,协商不成,可以起诉解决。
  • 你好!孩子的抚养权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你提供的信息无法得到更全面的分析。
  • 你好,你可以起诉离婚,并要求孩子的抚养权归你所有。
  • 你好,你可以起诉离婚,并要求孩子的抚养权归你所有。欢迎联系,详细咨询,优惠代理。
  • 小孩多大了,没超过超过两周岁则一般判给女方抚养。总的原则,是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
  • 可以争取
  • 《婚姻法》第36条第2、3款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199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以下简称《子女抚养意见》)中对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作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些有关规定,父母离婚时,子女的抚养归属问题区分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1、哺乳期内的子女   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婴儿哺乳期因人而异,由于《子女抚养意见》规定“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司法实践中通常将“哺乳期内的子女”理解为两周岁以下的婴幼儿。父母离婚时,哺乳期内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是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随父方生活:   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如母亲的生活环境明显对子女抚养不利;母亲工作性质特殊,不便于抚养子女;或者母亲违法犯罪,不利于抚养子女等。   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的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   2、哺乳期后的子女   即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对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子女的抚养归属问题,如果父母双方协商无效,则由人民法院综合子女的权益、双方的抚养能力、抚养条件等各方面因素作出判决。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1)绝对优先直接抚养条件   父母双方均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父母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优先考虑: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2)相对优先直接抚养条件   《子女抚养意见》第4条规定,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3)考虑子女意见   由于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通常有了一定的辨别和判断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子女抚养意见》第5条规定,父母双方对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4)协议轮流直接抚养子女   未成年人除了归父母一方直接抚养外,也可以考虑由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子女抚养意见》第6条规定,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以准许。   如果在离婚时夫妻双方都拒绝直接抚养子女或者争抢直接抚养子女,根据《子女抚养意见》第20条的规定,在离婚诉讼期间,可以先行裁定暂由一方直接抚养,以保障离婚诉讼的顺利进行
  • 可以的。经济能力只是考虑的要素之一。
  • 你好!孩子的抚养权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你提供的信息无法得到更全面的分析。
  • 孩子几岁 ?10周岁以上孩子意见为准。我是余杭区临平律师,希望我的答案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的答案和态度满意,并尊重本律师的回答, 请鼠标点击采纳为最佳答案,非常谢谢! 如有疑问,可以进一步电话免费咨询。
  • 要看哪方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杭州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12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