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关于解除同居关系,孩子抚养权及抚养费的问题, 1,在老家办的婚礼,没有结婚证,有一个儿子,五岁 2.99年在香河县分期买了房,户主是男方的名字,现已偿还三年房贷,一直是男方在还,其间女方的吃住花费都是男方的,她自己的工资自己存着。 3.分分和和三四次,每次都是女方带着孩子就走,女方实际年龄比男方大十多岁,但感觉其心智不成熟,经常吵,不好好过日子,今年感情彻底破裂,想要解除关系,同意孩子给她,另给孩子三万块钱,女方同意了,带孩子走了, 4.女方不愿意和男方去公证处公证两人已解除关系,以后可各自嫁娶,钱也没要(好像不愿分开) 5.女方在一个月前上法院起诉,要孩子抚养费,(这实在费解,难道觉得三万太少?这也是女方当时走时自己提出的) 6.男方也想要抚养权,一直心软,没有和女方争,什么要求也答应,她满意就行, 7.女方是南方人,独身在北京,目前经济情况不怎么好,男方和母亲一起,开车送货, 请问这种情况法院会如何判决

离婚 2013-07-01 09:18 人浏览
共19位律师解答
  • 您好,因为双方没有办理结婚手续,所以就没有离婚的程序,双方自行分开即可。但双方可以就孩子抚养问题及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问题进行协商,若协商不成可以到法院起诉.
  • 同居关系直接解除即可,如果对孩子的抚养权及抚养费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会根据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原则作出判决。
  • 同居关系直接解除即可,如果对孩子的抚养权及抚养费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会根据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原则作出判决。
  • 有利于孩子成长原则分配抚养权
  • 同居关系直接解除即可,如果对孩子的抚养权及抚养费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会根据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原则作出判决。
  • 你好,双方对孩子的抚养权及抚养费约定清楚及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清,可以直接分开。
  • 对孩子的抚养权及抚养费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
  • 同居关系直接解除即可,如果对孩子的抚养权及抚养费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会根据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原则作出判决。
  • 可以要求分割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孩子由一方抚养,另一方按月工资的20%—30%支付抚养费。
  • 孩子问题会根据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判决,可以直接解除关系,协商不成的起诉到法院。
  • 您好,孩子问题会根据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判决~
  • 因为双方没有办理结婚手续,所以就没有离婚的程序,双方自行分开即可。但双方可以就孩子抚养问题及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问题进行协商,若协商不成可以到法院起诉.
  • 你们之间不存在夫妻关系,按协议约定履行即可,不需要公证就可以结婚。
  • 可以要求分割同居期间共有财产。我可以帮助到你,如有需要可电联。
  • 可以解除同居关系,协商确定孩子抚养权。 孩子的抚养权双方协商,一般本着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则处理,如果孩子较小,随母亲可能性大.如果是两个子女,一般父母各抚养一个.不抚养孩子一方有探视权,同时需要支付抚养费,一般以实际收入的20%-30%为限.可以要求一次性支付. 负担两个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以上比例确定。 抚养费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生活需要或者支付抚养费的实际经济情况相应变更,可以要求增加也可以要求减少。 不能以不要抚养费为由剥夺对方的探视权,是违法的。 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起诉,也可以委托律师代为诉讼。 起诉需要到被告所在地法院,通常是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居住一年以上)法院。 当然,具体情况和最终处理方式,还需要根据案件详情和证据情况等来确定。如果你有需要可以拨打我的电话,为你进行免费咨询,以便根据本案细节做出更准确的解答。
  • 因为双方没有办理结婚手续,所以就没有离婚的程序,双方自行分开即可。但双方可以就孩子抚养问题及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问题进行协商,若协商不成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有问题可来电详细咨询
  • 不存在解除同居关系,是不是符合事实婚姻,需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1994年2月1日前一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同时符合结婚的实质条件,属于事实婚姻。 对于抚养费用的支付和子女的抚养,可以进行协商,对于子女的抚养具体要看谁更有利于子女的成长,对于抚养费的支付,需要结合实际负担能力,当地的消费水平,实际需要进行具体判断。
  • 你们的关系因没有领取结婚证属于同居关系,对于孩子的抚养权及抚养费依照婚姻法处理,孩子的抚养费是双方都要承担的,如果你没有支付,法院会考虑合理部分支持。
  • 同居关系直接解除即可,如果对孩子的抚养权及抚养费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会根据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原则作出判决。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平台石家庄律师团
官方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查看全部19个解答
声明: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