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确认劳动关系是否适用劳动仲裁时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5-25 13:22
人浏览
导读:确认劳动关系是适用劳动仲裁时效的。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一般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开始计算。在司法实践当中,劳动关系与人事关系的区别是:两者的主体不同、解决纠纷的机构不同等。

  一、确认劳动关系是否适用劳动仲裁时效

  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关系与人事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1.主体不同

  人事关系是事业及其工作人员之间的一种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人事关系的一方主体为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劳动关系的一方主体主要是企业。通常来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具有人事编制的人员与单位是人事关系,事业单位聘用的无编制的工作人员、社会聘用人员、固定工、临时工等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应作为劳动合同关系。

  2.性质不同

  人事关系是事业与其工作人员之间一种聘用合同关系,劳动关系是劳动合同关系。

  3.纠纷解决机构不同

  因人事关系发生的争议应先到设于政府人事部门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因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应先到设于政府劳动部门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

  三、没签劳动合同怎么证明劳动关系

  法律快车提醒您,没有签合同时应当通过下列材料来证明劳动关系:

  1.职工的工资发放花名册;

  2.缴纳各项社保费用的记录;

  3.单位发给职工的工作证、服务证;

  4.以及其他职工提供的证言等。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