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小产权房买卖纠纷法院能受理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4-25 15:11
人浏览

  小产权房买卖纠纷法院是能够受理但不会进行立案,小产权房一般不受法律保护,最高法院规定了实施诉讼实行登记制,进行案件的受理需要进行登记,且购买小产权房产也要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对应的小产权买卖合同,对于双方的约定都要依照法律规定。

  一、小产权房买卖纠纷法院能受理吗

  小产权房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但小产权房买卖(钱款)纠纷,仍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也就是起诉到法院进行裁定解决。但产权纠纷法院可能不会立案。最高院规定法院对于民事诉讼实行登记制度,即使是小产权房也需要登记立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和刑事自诉,实行立案登记制。

  第二条 对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一律接收诉状,出具书面凭证并注明收到日期。

  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当场予以登记立案。

  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

  二、常见的小产权房纠纷有哪些

  (一)最常见的小产权房买卖纠纷是小产权房不能过户购房人起诉返还购房款及利息。

  (二)因为乡镇政府发证的所谓小产权房产,实际上没有真正的产权。这种房没有国家发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国土房管局也不会给予备案。所谓产权证也不是真正合法有效的产权证。

  (三)购房人与开发商签订合同并交付房款后,如果相关部门整顿乡产权房的建设项目,可能就会导致部分项目停建甚至被强迫拆除。那么结果只能是购房人找开发商索要购房款,购房人就可能面临既无法取得房屋,又不能及时索回房款的尴尬境地。另外,购房后如果遇到国家征地拆迁,由于乡产权房没有国家认可的合法产权,购房人并非合法的产权人,所以其很可能无法得到对产权进行的拆迁补偿,而作为实际使用人所得到的拆迁补偿与产权补偿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三、小产权房怎么买

  严格来说,小产权房属于不能对外交易的房屋,对外交易不受法律保护。购房人交付房款后得不到合法的房产,不能确定房屋的产权归属。因此,购房者购买的小产权房不能公开转让、抵押。遇到房屋拆迁情况的,也不能依法得到补偿。

  虽然有的小产权房出售人认可购房人转让房屋并办理所谓的转让“登记”,但是这种“登记”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一旦发生纠纷不能产生保护购房人的效力。所以,当卖房人反悔并起诉到法院的,出售人只需返还房产,而购房人则需要返还房产,这就吃了大亏。

  所以,从购房者的角度来说,购买小产权房虽然价格便宜,但是产权状况存在很多问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有意向购买小产权房的购房者需要自己对风险和收益作出选择判断,作出正确的决定。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小产权房买卖纠纷法院能受理吗等相关法律知识。由此可见,虽然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但是如果因为小产权房买卖发生了纠纷,还是可以起诉到法院,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