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欧盟反倾销方案悬而未决 浙江制鞋业如履薄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0-05 15:37
人浏览

  8月初的一个星期天,位于温州鹿城区的一家制鞋厂内机器轰鸣,30岁的张晓燕放弃了回安徽老家探亲的打算,站在一台自动磨边机前忙碌着。在她身后,几十箱即将运往意大利的鞋子一直摞到天花板。

  “我们是按计件工资发钱,做一双价格30欧元的皮鞋只能赚到几角钱。老板说接下来的单子不大敢接了,所以现在我们都拼命加班,能多挣一点是一点。”说这话时,张晓燕一脸无奈。

  “目前欧盟的皮鞋单子已经很少了,业务员跑来问我,这个单子要不要签,说实话我很难判断。现在接和不接都很尴尬,接下来,怕万一带来损失;但是不接,企业倒闭也是有可能的事。”位于温岭市牧屿镇一家大型制鞋企业外贸部经理胡亮说。

  二号方案遭否决中国鞋出口陷入困境

  继上月初公布了一号终裁方案之后,日前欧委会又抛出了二号终裁方案:自2006年10月7日起的5年内,中国全部输欧皮鞋均须加征16.5%的反倾销关税,中国唯一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金履鞋业税率则仍然为9.7%。其中欧盟仍然拒绝排除针对童鞋的反倾销措施。

  就在众多鞋企命悬这个高企的重税时,欧盟内部又起波折———最新消息传出,此方案遭到英国等13个成员国的反对而未获通过。

  “这是一个危险信号。”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据悉,欧盟对我国皮鞋的初裁有效期到今年10月6日,如欧盟在此之前无法通过终裁方案,将从10月7日起自动停止对华鞋征收反倾销税。但是,欧盟可能不会善罢甘休,而且尚有时间酝酿第三套方案,预计将于9月份再次在欧盟内部进行表决。

  尽管欧盟反倾销方案悬而未决,但业内人士的态度显得并不乐观。“也许会一次比一次苛刻。”中国皮革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说,如果二号方案全面施行,欧盟市场的大门等于对中国鞋企彻底关上了。“欧盟正在把我们逼入困境。”记者从其他途径获悉,虽然之前16.5%的重税已然让国内鞋企叫苦不迭,但欧盟部分强硬势力却仍觉不够,意大利制鞋协会主席索尔蒂尼在刚刚发出的公开信上甚至提议:“欧委会应该‘无一例外’地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皮鞋征收23%的关税。”

  关卡重重企业如“刀俎下的鱼肉”

  在第一时间获悉消息后,浙江多数制鞋企业反响强烈,有鞋企负责人表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作为浙江皮鞋出口第二大市场,欧盟市场可以直接等同于鞋企的“生存线”。

  “谁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这几天来,余进华不止一次发出这样的感叹。他是温州吉尔达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位在温州鞋界打拼20多年、并有着10余年外贸经历的掌门人,连连用“想不到”来形容这次裁定。

  吉尔达是温州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皮鞋企业,年出口量有400多万双,其中30%是输往欧盟的。“影响肯定会很大。”余进华说,这次冲击估计比前两年的西班牙烧鞋和去年的俄罗斯扣鞋事件要严重得多。

  “我们今年本来准备加大对欧盟的出口,结果计划全部打乱了。”余进华说,现在欧盟的单子还在做,但接大单子就非常犹豫:价格提高了,怕出口竞争力减弱;价格低了,利润少了不去说,损失还得自己扛。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浙江其他制鞋企业。皮鞋是浙江地区最大宗的出口产品之一,而欧盟正是其出口集中地。杭州海关最新统计显示,上半年,浙江省输欧皮鞋企业达629家,出口总数为1.59亿双,同比增长25.9%。作为国内最大的制鞋基地,仅温州一地的皮鞋出口总量就达到了7952万双,其中1/3输往欧盟各国。[page]

  和中国很多出口产品类似,制鞋企业从整个制鞋产业链条上,赚取的是不到10%的小部分利润,加上去年以来原材料、劳工等生产要素的涨价,鞋子的价格、利润仍然在下降,有的企业利润率下滑到5%以下。目前,制鞋业在浙江省内多个地市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集群,欧盟高关税对浙江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的冲击相当大,尤其是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影响面更广,甚至危及部分人员的就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