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工程监理为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01 08:19
人浏览

当前只有引入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工程监理和评测制度,才能更有效地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提高信息化系统实施的成功率。


信息化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无论国家、企业还是信息化软件供应商,咨

咨询服务商,都有着极大的热情,一致的共识是,要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答案只有一个-----信息化。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效果却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原因是什么呢?
本文综合了一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经常讨论的问题,参考了信息化专家提出的建议,提出:当前只有引入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工程监理和评测制度,才能更有效地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提高信息化系统实施的成功率。

一、信息化工程实施效果不令人满意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结果却不是那么令人满意。除了CAD等基础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之外,现阶段企业信息化涉及到管理信息化层面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听得最多的就是那些悲哀的论调,什么“ERP的实施成功率不到10%”,“洋ERP水土不合”,甚至有“ERP实施成功率为零”的观点,最近还有某企业将软件厂商告上法庭的事情。那些对外宣称ERP实施很成功的企业,也不见得真的效果很好,据ERP专家和企业内部人员的一些观点,很有“打肿脸充胖子”之嫌。信息化样板工程很大一部分成了面子工程。

二、信息化工程迫切需要工程监理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企业不配合吗?企业花巨资引入信息化系统,涉及到企业今后的发展,有时甚至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肯定会全力以赴。上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是一把手挂帅,上下齐动员。是软件厂商的问题吗?当然谁也不想砸牌子。
主要原因有:
1.用户自身在技术、能力、人员等方面的不足,对实施的难度估计不足,对实施效果期望过大。并且认为实施厂商有夸大软件效果或者欺骗之嫌。
2.供应商认为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不是很配合,虽然领导重视,但是随着实施的深入,有时甚至需要业务流程成组,牵扯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于是就不配合。
3.系统建设过程中又缺乏一种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致使许多工程项目在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都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和控制,出了问题就互相推诿,项目中途下马或完工后难以达到预期建设目标。

归根到底,是因为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没有一个评价监督的机制,没有引入第三方的监理制度来评测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如果存在第三方的监理机构来监理实施的过程,就会分清楚到底是谁的责任,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成功率。


三、监理制度:标准先行

1、标准是监理工作的基础

事实上,建立项目监理制度是国际上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和进度的一种通行惯例,广为应用。尽管信息化管理系统工程不同于土建工程,但引入监理的目的与作用是一致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近来我国许多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都实行了项目监理制。监理的概念也早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在我国缺乏必要的信息化工程监理机构,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标准的不完善,而标准是开展监理的基础,只有有了相关的标准,才会有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在鉴定项目实施的效果才有必要的依据,否则企业和厂商,和咨询服务商之间的分歧、矛盾也许就会永远扯不清。
标准的缺乏或者说混乱会造成许多问题,各个信息系统不兼容,系统交互数据困难。例如:中国的ERP软件无论从开发还是实施,大部分是沿用国外的标准,有的根本就没有标准,国外的标准又不一定适合中国的企业。造成最后ERP实施失败。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