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浅谈高等级公路工程的质量管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01 15:48
人浏览

  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公路的运输能力越来越大,我国开始大规模的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单位要在众多的项目中争取得一杯羹,除在工程成本上挖掘利润空间,更要在工程质量上下功夫,以质量取胜,以信誉占市场。公路施工企业要在强手如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强化工程管理与工程质量管理,才能在竞争中占领市场,站稳脚跟。下面笔者就几年来参加工程质量管理的做法谈一下体会。
  一、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一)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从组织、人员、制度入手,以ISO9001:2000为依托,建立针对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项目经理部设总工,负责全段技术管理和质量工作,并兼任督导;工程处设主任工程师,负责本处质量检验和技术管理工作,下设测量、试验、质量检查三个班组,具体负责本工区质量控制、检查和验收工作。各处都设立了独立的测试检班组,测试检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比例达到1:3—1:4。各类人员严格执行本工种岗位责任制,还从质量制度上给予保证,严格执行公司的有关制度《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制度)、《公司月质量检查制度》、《路基路面施工细则》、《公司质量否决权制度》和《创精品工程实施方案》、《提高路面工程质量的若干措施》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体系,对整体质量实行全方位的控制。在施工准备、材料、设备采购、筑安装施工、试验与检验、建筑物功能试验、竣工交验等各个环节中,采用有效手段,制定工序、工艺、分项、分部工程操作标准和质量标准,使整个生产过程连续、稳定地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各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
  (二)在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质量检测手段
  1、开工前,依据《招标文件》和《修订规范》制订了各分项工程的操作细则,明确各施工工序、各项技术指标的允许误差、检测频率和方法。
  2、制定了工序间的交接验收办法和奖惩措施。如水泥碎石完成后15天内,对其段落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认真清扫、冲洗,做沥青封层。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处理,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与检测。工程材料由处长亲自抓,所有原材料进场前一律经过取样检验,必须由处主任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场。进料过程中随时抽检。拌和场所进砂石料严格分类堆放,并备有苫布覆盖。
  4、加强对施工工艺操作过程的控制与检测。如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根据规范要求,在拌和站和摊铺现场设专人负责沥青混合料质量。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完成后,按规范要求对其压实度、厚度、平整度等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并及时填写各项检测记录和原始记录。
  5、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从而为提高和保证施工质量创造了条件。
  (三)做好质量宣传教育工作,是搞好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项目工程质量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工程质量工作应该深入人心。上至项目的技术干部,下至一线民工,都应做好质量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我们既不能把质量管理看成简单的事情,也不能把它想象得十分深奥。
  对于职工来说,首先,从质量教育人手,把“质量第一”的观点溶化到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中,让职工们认识到质量问题不仅是经济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公司的前途和发展。第二,利用多种形式搞好质量宣传。第三,结合个人的工作岗位,在全公司开展了如何提高工程、工作质量“有奖征文活动”。第四,开展评选“质量优胜班组”流动红旗活动。凡年终被评为“十佳质量标兵”者,组织标兵本人带家属外出参观。对“质量积极分子”给予奖励。通过参观、学习、宣传,提高了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
  二、把施工管理重点放到第一线
  (一)要求各级技术干部现场旁站施工
  在施工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现场办公。提出工程技术人员不盯施工现场就等于脱岗。关键工序开工前,必须有项目经理部总工、专业工程师在现场。以便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page]
  (二)把工序管理作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来抓
  1、坚持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在各分项工程开工前,由处主任工程师向工长及施工人员、机械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做到底码清楚。
  2、加强现场工序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底基层灰土、二灰碎石、水泥碎石、沥青混凝土路面、碎石搅拌站等重要工序设立盯岗主任。各工序均设置岗位职责牌,牌子写着负责施工的工序、工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工长的姓名,通过设置岗位职责牌,增强了每位职工的责任心。
  3、合理安排工序顺序,文明施工,减少污染。各工序实行流水作业。每道工序施工完,不给下道工序留有尾巴,施工现场始终保持干净整洁。附属工程,如安装路缘石、浆砌工程及通讯管道安装,必须采取防污染措施。
  4、妥善处理施工垃圾。例如在洒布封层乳化沥青时,对构造物及建筑物进行覆盖保护。上道路口用碎石混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硬化,设专人看管,禁止有污染的车辆上路。
  (三)制定落实相关现场管理措施
  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不能拖泥带水,该一票否决就一票否决,没有什么通融的余地,质量管理搞不下去的原因,往往就是已形成的指令被浩瀚的人情海洋所溶解了。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该换的要换,不得力的施工队该清退的要清退,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现在的质量管理体制有一个弊病,就是管理质量的人没有真正的否决权,技术和行政相对来讲还是分家的。
  (四)工地试验室是现场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第一关
  一切决策都应实验数据为依据,工程质量如何得看试验抽检结果如何,但承包单位往往对工地试验室不加重视,试验室的房屋简陋,试验仪器残缺不全,性能低下,完全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需要。
  工地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拿出第一手材料,一切应以数据说话。不合格的资料,千万不能擅自修改合格后往上报,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宁愿自己先返工处理,也比驻地办、总监办、建设办抽查出来不合格后,再返工要好,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工程的质量。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践证明,只有合格的施工员和试验人员,采用合格的试验检测设备,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五)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
  (六)正确处理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关系
  施工单位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益。其实,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工程质量搞上去了,减少了返工,相对来讲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七)现场施工要密切关注设计质量
  由于目前国内高等级公路上马较多,设计单位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很难做到精心勘探、精心设计,现在对设计单位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一时又无法跟上,所以就造成在施工中发现大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把设计的最后一道关交给施工单位,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施工单位水平高还好,如果施工单位水平低,预先发现不了设计问题,等到产品出来后才发现不对头,这就造成了许多麻烦和损失。
  遇到变更问题,都是要施工单位先拿出处理方案,然后再由设计部门审批,这不是硬要考验施工单位的设计水平吗?施?工单位为设计变更做了大量试验,花费了许多资金,而这些钱又无法计量,只能自认倒霉。 [page]
  三、结语
  工程质量管理,要从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过程中提前采取措施,对质量通病,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相对应的组织措施、激励措施和技术措施,在时间、投资限制条件下克服公路工程质量通病,要通过组织措施主落实技术措施去解决。树立精品意识,沿着质量第一与质量改进的途径不断努力,采取可行的措施加大控制力度,特别是从技术方案、施工技术、工艺、检测技术上下功夫,质量的满意程度就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