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铁岭市避灾绿地规划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06 10:46
人浏览

  摘 要:文章论述了利用城市现有的绿地、公园等资源,不断完善城市的避难避灾功能尤显重要,破坏性地震或火灾等灾难发生后,居民可从受破坏的建筑物中疏散到就近的避灾绿地,从而减少人员伤亡。

  一、城市避灾绿地的重要性

  规模不断扩大、密度日益上升的城市面对各种灾害袭击,其脆弱性也不断显现。因此,利用城市现有的绿地、公园等资源,不断完善城市的避难避灾功能尤显重要。在突发灾难出现时,城市绿地、公园多方面的避灾功能,具体包括:

  1、防洪、抗旱、保持水土。

  2、避震。一般地震发生后,部分树木不致倒伏,可以利用树木搭建帐篷,创造避震的临时生活环境。

  3、防火。一定面积规模的城市公园等绿地,能够切断火灾的蔓延,防止飞火延烧,在熄灭火灾、控制火势、减少火灾损失等方面有独特的贡献。许多绿化植物枝叶中含有大量水分,一旦发生火灾,可以阻止火势蔓延扩大。

  4、防风。北方城市的风沙、沙尘暴,沿海城市的海潮风、风暴等灾害常常给城市带来巨大损失。

  另外,由于绿地公园地势平缓,建筑稀少、低矮,不仅可以作为灾民的临时生活住所,也可作为救灾物资的集散地、救灾人员的驻扎地、临时医院的所在地和救援直升机的起降地。

  二、城市避灾绿地规划的基本条件

  避灾疏散场所是灾难发生时把居民从灾害程度高的住所或活动场所紧急撤离、集结到预定的比较安全的场所。避难场应保障安全,其规划设计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避灾公园内广场的位置和规模对需要避难的人员来说是必要和充分的。

  2、从避灾公园周边的火灾延烧状况来确保其安全逃生。

  3、周边街道发生火灾时,没有热气流辐射热、飞火等对避难者构成的危险。

  4、公园内,没有发生灾害的因素或扩大因素。

  5、能够提供避难者生活所需的饮水、食品等的应急用品。

  三、铁岭市避灾绿地规划

  像铁岭这样一个中等规模城市,空间相对开阔的城市绿地、公园是具有避难避灾功能的重要空间。破坏性地震或火灾等灾难发生后,居民可从受破坏的建筑物中疏散到就近的避灾绿地,从而减少人员伤亡。但由于早期城市化水平低,市政资金投入不够,因而很难有一片固定的城市专门避灾绿地。所以对于铁岭来说更适合在城市公园中配合以避灾避灾规划设计及措施的规划手法。城市绿化地带在平时是城市公园,起到美化环境、市民休憩、生态补偿的作用;在灾难发生情况下是城市避难绿地,这样的规划考虑更适合铁岭的城市用地发展模式。具体而言,类似铁岭这样的城市避灾绿地,应当包括城市避灾据点规划;城市避灾通道规划;城市救灾通道规划;绿地出入口及周边形态;城市道路街道避灾设计;避难区域的避灾植栽;应急直升机场地、避灾公园的避灾设施的规划等。

  (一)城市避灾据点规划

  避灾据点是指震灾发生后,能够为居民提供安全避难的场所。避灾据点根据其规模的大小、设施的多少、交通的方便程度等因素,可以分级设置。

  1、一级避灾据点。一级避灾据点是震灾发生时居民的紧急避难场所,规划时应按各街区的人口密度和避灾据点的合理服务半径,均匀的分布于城区范围内。其设置首先要考虑自身的安全性,既要选择安全的地段,保证它与崩塌、滑坡、洪水等危险地带有足够的距离,又要有一定的规模;其次,必须保证它的可达性,要与避灾通道有直接的联系,保证在震灾发生后,居民可以迅速到达。

  规划一级避灾据点多利用与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散点式分布的居住小区级绿地等小型集中绿地和小区的公共设施,如:小学、中学、社区活动中心等。一级避灾据点需要在城市详细规划中具体定位,在本次绿化系统规划中只标出示意性的位置。

  2、二级避灾据点。二级避灾据点是震后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文化娱乐设施等。[page]

  本次绿化系统规划中,将龙首山公园、植物园、人民公园、龙珠山风景区、帽峰山森林公园、文化公园、凤冠山公园等天水河公园作为二级避灾据点。

  (二)城市避灾通道规划

  市区内分布有东西向及南北向的潜伏活动带各一条,避灾通道应远离并避免穿越潜伏活动带。

  为保证城市居民的避灾行为与城市自身救援、城市对外交通联系等不发生冲突,避灾通道应尽量不占用城市的主干道。

  避灾通道多利用城市次干道及支路,将城市一级避灾据点和二级避灾据点连成网络,形成城市避灾体系。

  为保证灾害发生后避灾通道的畅通,沿街建筑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应小于5米,以确保避灾通道的安全性和避灾据点的可达性。并且在城市中设置救灾通道,这是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也是城市自救的主要路线,规划利用城市主干道作为铁岭市的城市救灾通道。

  (三)避灾绿地出入口及周边形态

  配备目的应该是能从入口以外的地方进入公园,使避难者很容易就能进入公园。避灾公园规划设计应尽量增大避灾公园的周界、与外部接触的轮廓线,以增加灾难发生时大量市民逃入避灾公园的机会。另外,尽可能与城市中的绿化带连接,增强绿地的连接关系,这样不但有更好的景观连续性,同时有能提供更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的可能性,亦可增强各避灾绿地的联系性。

  (四)城市道路街道避灾规划设计

  除了绿地公园会作为避灾疏散场所,周边的道路也显得极为重要。道路不单能够隔开建筑和避灾用地,更是形成一个缓冲带,缓冲大量的市民逃离入避灾绿地及作为建筑物倒塌地面的空间。因此,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避灾公园内外的避难路的宽度应有8~12m或更宽。另外城市街道应当成相互贯通的网络状,即使部分街道堵塞,也可以通过迂回线路到达目的地,不影响市民避灾疏散和抢险救援工作的展开。街道狭窄的老城区在改造时,应当增辟干道,拓宽路面、裁弯取直、打通丁字路,形成网络道路系统。由于地震灾害发生后人流、车流密度都很大,为确保人员的安全与交通畅通,避难路线与救灾通道不宜混用,而且在人流、车流高峰期实施交通管制,在避震疏散道路与救灾通道交叉口处设岗指挥交通。避难疏散道路应当避开易燃建筑物和可能发生的火源。

  (五)避难区域的避灾植栽

  铁岭气候温和,适宜植物生长,因而有先天的植物避灾的优势。避难区域的避灾植栽属于防火安全措施,为了隔离公园与火源的中间地带,避灾公园应设防火安全带,比如空地、小河流、耐火建筑、防火树林带以及其他绿化带等。而防火树林带中使用的树木应遣蔽率高、耐火力高。总的来说,植栽有以下作用:

  1、减轻火灾蔓延效果;

  2、减轻建筑物倒塌损害的效果;

  3、减轻从周边建筑物落下物的被害效果;

  4、作为界标的作用;

  5、避难生活的支持效果;

  6、心理上的效果。

  (六)避灾绿地的避灾设施的规划

  就铁岭市而言,避灾公园平时可作为普通公园,合理布局各种避灾设施和普通公园的各种设施,设置后不影响公园的平时正常使用,那么在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考虑平时的利用:虽说是避灾公园,但设施的存在不能绐平时的利用造成障碍,并且要使平时的利用者的思想中能够意识到“平时是公园,灾时好避难”。

  2、考虑到弱者:作为避灾公园,要力求比通常的公园更周到详细地适应弱者。

  3、安全和耐震的考虑:考虑设施本身在灾害时对人造成的危害。

  4、停电时手动的考虑:设计即使没有电力、靠手动也能利用的设施。

  5、美观与心安的考虑:为了给人以“公园是抗灾害的地方”这样的印象,力求在设计外观上充分考虑其安全感。[page]

  四、结语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综合避灾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政府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铁岭市避灾绿地规划结合铁岭市现状情况,充分考虑避灾措施的系统性,提高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提高市民避灾意识、居安思危,打有准备的避灾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