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新闻出版改制后如何保证政府公信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11 12:09
人浏览

据了解,中央保留的党的机关报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以及党中央的理论性杂志《求是》等,其他中央级报纸、杂志和各行业、各部委报刊等,一律和原单位“脱钩”,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问题:新闻出版改制后如何保证政府公信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各家报刊和原所属单位“脱钩”,由自负盈亏的法人团体接手,这意味着新闻出版业靠“政府补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以市场竞争来取代。在这种背景下,当再出现舆论之间的交锋,在舆论控制上怎么能保证舆论机构的公信力不被某个利益集团所左右和收买,而是服务于整个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舆论控制,是非常尖锐的一个话题。如果实行集团化管理,是否就意味着舆论的话语权由代表全民利益的党中央,交给了市场中的利益集团?

“历史证明,由共产党控制舆论是媒体保持公信力的前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当这个前提发生改变,舆论由某个利益集团所控制,作为出资人的集团,首先有经济利益的要求,其次还有有利于自己舆论的要求。如果这样,新闻舆论的公信力如何保证?”张世贤社长告诉记者,国外由利益集团所办的报纸一般都有一定的倾向性,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得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前提。新闻出版体制无论怎么改革,党管笔杆子不能丢,这是有底线的。”

关于媒体公信力问题,余昌祥司长认为,不仅是对转制为企业的新闻媒体,即使是在事业体制下,这个问题也存在。“一个媒体、一份报纸或期刊,要想真正在市场上生存下去,恰恰会更注重自身的公信力。试想,作为一个媒体,如果公信力丧失了,读者不再相信刊发的内容,他办的报纸、期刊还卖得出去吗?如果卖不出去怎么生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