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中国造船业7月新船接单近1200万吨 创单月接单量全球第一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1-01 16:16
人浏览

-8-18

  本报讯 据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球新船成交超过2000万载重吨,创今年以来单月新高。而我国船企囊括了约全球60%市场份额,接单量达到1191.1万载重吨,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对于大单的盈利能力,业内人士普遍表示不容乐观。

  与我国造船企业大举接单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日韩造船业表现谨慎,订单量大幅减少。7月份韩国船企仅接订单590.4万载重吨,较6月份大幅减少,且多数订单集中于老牌造船企业,先前比较活跃的新兴船企接单稀少。一位业内人士直言,7月份韩元对美元升值3.35%,使得韩国船企的接单心理微妙变化。与此同时,日本三井造船也于近日发出盈利预警,表示受到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影响,今年公司盈利有可能会下跌。

  而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7月份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数据创下12年来的新高,达到10%,“PPI涨幅肯定会增加企业成本和经营困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这也让造船大单的盈利能力引起普遍怀疑。“今年船用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加之人民升值,都在侵蚀着船企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大单能否获利的确让人担忧。”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说。

  而从承接企业来看,民营造船企业为今年特别是7月份的接单主力军。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上半年中央企业(包括两大船舶集团、中远集团、中海集团、长航集团)以外的地方造船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占全国总量的48%。上月江苏熔盛重工承接到淡水河谷12艘40万吨巨型矿石运输船只(VLOC),共计16亿美元。与此同时,九江银星造船公司也一次接获大连海昌轮船公司20艘6万吨级散货船订单,总造价9亿美元。“仅此两单,已占去当月全国订单的半壁江山。”包张静表示。

  然而,我国民营船企在接单价格上并无优势。据记者了解,我国船舶订单价格普遍较韩、日两国低15%左右,而民营船企的报价或许更低。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以熔盛重工与淡水河谷的订单为例,5月份挪威佛力士的统计数据显示每艘单价为1.42亿美元,而7月份所报单价却降到了1.33亿美元。中国民营船企靠低价逆势大量接单,可能是“打肿脸充胖子”,由此背上发展的包袱也未可知。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持不同态度,中信建投机械行业高级分析师高晓春对于民营船企未来发展却持乐观看法,他认为我国船企盈利能力强于日本和韩国,而且,目前国内船板价格已有回落迹象,一年后价格可能还会下行。并且,他分析认为,国内钢铁企业产能扩张巨大,更给未来船板价格回落打下铺垫。同时,由于目前船企新接船价仍处高位,如果原材料价格回落,船企盈利空间无疑将更有保证。

(来源:中国水运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