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简述遗嘱继承与遗赠的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30 08:11
人浏览

  我们都知道,公民有权利自行处置自己的财产,一些人在去世之前,为了避免因为遗产分配而产生纠纷,会订立遗嘱,将遗产分配好,继承人可以凭遗嘱继承相关财产,也有些人会把自己的遗产赠与他人,这种情况下牵涉到的人就会比较多,也容易产生纠纷,本文将简述遗嘱继承与遗赠的区别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简述遗嘱继承与遗赠的区别

  《民法典》第六编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条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 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 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条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第一千一百四十条 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见证能力的人;

  (二)继承人、受遗赠人;

  (三)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条 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 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条 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附义务部分遗产的权利。

  二、遗赠抚养协议需要注意什么

  1、遗赠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一定的可遗赠的财产、并需要他人扶养的公民。

  扶养人必须是遗赠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或组织,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履行扶养义务。

  2、由遗赠人或扶养人的住所地公证处受理。

  3、当事人双方应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遗赠人确有困难,公证人员可到其居住地办理。

  4、向公证处提交以下证件和材料:

  (1)当事人遗赠扶养协议公证申请表;

  (2)当事人的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

  (3)扶养人为组织的,应提交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代理人应提交授权委托书;

  (4)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所在单位出具的遗赠人的家庭成员情况证明;

  (5)遗赠财产清单和所有权证明;

  (6)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所在单位出具的扶养人的经济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证明;

  (7)扶养人有配偶的,应提交其配偶同意订立遗赠扶养协议的书面意见。

  三、遗赠协议需要公证吗

  1、遗赠协议是指遗赠人与受赠人达成的在遗赠人死亡后将其财产赠送给受赠人,受赠人负责遗赠人生前生活费用或者其他附带条件的协议。

  2、遗赠协议是双务的,它是公民生前处理自己财产的行为。通常用于无生活来源的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助扶养关系。

  3、遗赠协议可以公证,也可以不公证。公证遗赠协议更有证明力,不公证的遗赠协议需遗赠人亲笔书写或其他方法的遗嘱协议需有两个以上非厉害关系人做见证人。当事人申请办理遗赠公证时,必须亲自到住所地或遗赠行为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不得委托他人代理,当事人到公证机构有困难的,公证机构可根据其申请派公证员到遗赠人的居住地办理。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简述遗嘱继承与遗赠的区别等知识,由此可见,根据民法典的最新规定,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遗产分配给法定继承人,也可以将遗产遗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集体或者国家,不管是遗嘱还是遗赠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