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限制垄断行业过高工资 改变分配格局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27 13:47
人浏览

  我国正研究对垄断行业的平均工资实行限高封顶,同时要采取措施,促进非垄断行业的企业职工工资收入逐步提高,对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加以有效调控。在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这一表态叫好的同时,笔者认为,工资限高的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实际效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路迢迢。

  之所以要为工资限高叫好,是因为它明确地传达出有关部门的政策意图:调控收入悬殊,努力确保分配的公平合理。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分别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而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垄断行业的收入水平是其他行业的5-7倍。毫无疑问,垄断行业切走了工资增长数字的绝大部分,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工资快速增长拉高平均工资增长的统计数字,掩盖了低收入职工工资增长缓慢甚至相对下降的现状。从这一点上来说,给垄断行业持续高烧的工资上加上一个“紧箍咒”,实在必要。

  细细想来,这种限制到底有多大实际效果,却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高智商”的财务会计们看来,略施小计便能将这本账做平,工资绝对不做高,奖金福利上稍微做点手脚,就皆大欢喜了。从深层次看,垄断行业的高利润高工资,是我国剧烈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定产物,社会收入分配方面产生的合法垄断性收入、灰色收入、甚至黑色收入有着适宜的环境和温床,市场放开和法制不健全客观上助长了收入差距的扩大,调节收入分配落差远非一纸“工资限高令”所能抹平。

  工资限高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暂时性地治收入分配问题之标,而要治本,竞争机制的引入、法律制度的完善、行为规则的健全、调控手段的丰富必不可少。也就是说,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需要各方面持之以恒齐抓共管的系统性工程。

  工资是普通百姓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微观基础,百姓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期望值非常之高。可以说,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还是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化解,甚至有可能断送近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收入分配悬殊不仅影响经济社会的效率,而且其本身就与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冲突,收入分配问题必然也必须成为经济学界乃至政府部门直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

  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必须全民受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显然,中央的态度非常鲜明,那就是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公平、正义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不公平则无以和谐。建立在垄断权、垄断资源基础上的工资分配秩序显失公允,期待有关部门早日拿出行之有效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早日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