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谁来保障IT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1 20:13
人浏览

  编者按:近日,媒体报道了一则十分令人震惊的消息,酷六网一位负责研发的80后网络工作人员因连续加班半年,疲劳过度,吐血猝死,在网络引发轩然大波,一个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不得不令人惋惜。悲痛之余,现实又不得不让人担忧,高负荷的工作压力、超时间的工作强度等已经成为社会IT精英猝死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谁来保障“IT”民工的权益呢?

近日,媒体报道了一则十分令人震惊的消息,酷六网一位负责研发的网络同仁因连续加班半年,疲劳过度,在岗位上吐血猝死,闻笔者的某好友说,难怪这几日酷六网的朋友无精打采的,原来事出有因。又是一个年轻的生命陨落了,也许这是中国IT业的现状,不是有人都称IT从业人员为“IT民工”吗?

  科技类和信息类行业内不时传出有员工因过度加班劳累猝死的消息。我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加班加点可以,但是法律明文规定了加班的日限和月限。《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员工需要打工换取经济来源,同样企业需要有技术和经验的员工来创造效益,鱼水的关系十分清楚。用人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惜牺牲员工的性命,虽然不是故意索命,但是这种对员工生命、健康不在乎的行为,如果换做是个人,是不是有间接故意杀人的嫌疑呢?

  网络上曾有帖子说“加班和劳累是IT人永恒的话题”,众多IT人的离去或许就是一明证。但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生命之树常青的艺术,学会调节、学会适应、自我减压。完全把过劳死现象的产生归罪于外部原因,过于简单化。

  诚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职场竞争加剧,必然导致人们身体和精神压力加大。但白领们应该明白的是,既然压力的到来不可逆转,我们就应该从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入手,倡导科学、理性的工作方法和生活态度,从而正视压力,有效地调整自我,缓解压力。

  尽管酷六网的公关部想尽一切办法,搜索引擎中能够找到的消息很少,但始终无法做到一干二净,网友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反问,谁该为猝死的员工负责呢?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愿生者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吧。[page]

  社会IT精英猝死事件频发

  2005年2月24日,域名注册系统顶尖专家、中国频道的CTO黄柏林在37岁初为人父时病逝;

  2005年8月5日,年仅36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何勇,因过度劳累英年早逝;

  2005年9月18日,正值中秋,年仅38岁的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猝死;

  2005年11月18日,摩托罗拉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格利高里·弗洛斯特突然死亡;

  2005年12月中旬,46岁的前IBM大中华区政府及公众事业部总经理李清平突发心肺衰竭去世……

  事件 酷六网80后员工过劳吐血猝死

  现状 IT民工生存状态:每周工作80小时

  反思 不要让IT白领过劳猝死的悲剧重演

  

  邮件内容 文字版

  日前,有关酷6网一罗姓员工因连续加班半年,每天工作超过13小时,疲劳过度最终在岗位上吐血猝死的消息在网易等各大论坛被频繁转载。经酷6网透露,公司11月10日确有一员工猝死,但死亡属于自身身体状况原因导致,且该员工刚入职3个月,不存在连续半年加班过劳之说。

  但此事还是引发了众人对IT行业工作环境的重新审视。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IT从业人员漠视自身健康问题的态度令人担忧。

  [网络传言] 80后员工吐血猝死

  网上被频繁转载的有关酷6网一名员工吐血猝死的消息,据说是由其内部员工透露。帖子里说,该猝死员工姓罗,在酷6网研发部门工作,职位是软件工程师,80后,单身。上周,该员工开完某项目碰头会后,突然口吐鲜血,摔倒在公司走廊里,这一倒下就再也没有起来。而此前,该员工持续半年,每天加班超过13个小时。目前酷6网已经成立了以总裁李善友为组长的应急小组处理该猝死员工善后、赔偿等相关事宜,据说初步确定赔偿20万。

  发帖人最后以这样一段文字作为结尾——“逝者长已矣……愿生者能得到应有的补偿吧,更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互联网公司就职人员的生命和健康。”发帖人对于生命的呼唤引来了众多网友对此事的关注和讨论,更引发了网友对于自身健康问题的审视。

  有网友唏嘘:“当你看到旁边所有同事都在加班,不管你忙不忙,都不好意思走吧。这种感觉我曾经有过,深刻理解与同情。”也有网友感慨:“现在没人逼我,我都坐在电脑前面10多个小时,以后得注意点。”当然,一些网友也对帖子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并提醒众人在事情被确认前,最好不要乱扣帽子、妄作判断。[page]

  [公司回应] 猝死员工刚进公司3个月

  几经努力,记者联系上了酷6网,昨天晚上该网站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记者证实:近日确有一罗姓员工猝死,但真实情况并非网上流传的那样,网上传言可以说是完全扭曲事实。

  据介绍,11月10日中午,该罗姓员工在经过写字楼B区其他公司门口时突然倒地不起,路过人员马上拨打了急救电话求助,后虽经急救,终因抢救无效病逝。经公安机关调查认定,其突然死亡属于自身身体状况原因导致,与外力无关。法医根据症状分析,死因有可能是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酷6网方面强调,该员工在该公司从入职到突然离世才3个月,网络传言其超过半年连续加班等言论属不实之言。

  另外,酷6网还给记者提供了一份公司给所有员工的群发邮件。邮件中透露,目前该公司员工已在公司内部筹得8万元慰问捐款,其中总裁李善友一人捐款5万元。逝者父母对酷6网积极的善后工作表示了感谢。同时,公司为其家属准备了抚恤金10万元,以示慰问。此外,公司还在积极准备相应的法律文件,为罗某申请工伤保险金等,预计数额约30万元。

  [酷六回应] 员工猝死原因未定

  11月18日,国内视频网站酷六网市场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证实,近期该公司研发部一名员工不幸猝死。此前有相关渠道消息称,该员工因连续加班而致疲劳过度,在岗位上吐血猝死。

  “公司已经号召全体员工进行募捐,并积极协调处理此事,对外界很快也会有一个说明。”18日,酷六网市场部媒介专员告诉记者。

  据网络信息转载,已去世员工姓罗,80后,在酷六网研发部门工作,职位是软件工程师。有消息称,此前大半年里,该员工每天工作超过13小时以上,最终因连续加班,疲劳过度,于11月11日下午在公司走廊上吐血猝死。

  不过针对上述说法,酷六网该专员则介绍称,该名员工进入公司刚3个月,并没有“大半年”的工作经历。同时这名人士还介绍,酷六网遵循9点上班、6点下班的日常工作时间。另一位酷六网内部人士则认为,由于每个人身体各异,情况各异,不好对去世员工死因下判断。

  根据有关统计,近年来“过劳死”的人数正在成直线上升趋势。其中,科研、IT业、新闻是过劳死的高发职业区。

  [原因分析] 公司高速运转压力大

  据知情人士称,目前酷六网已经成立以总裁李善友为组长的应急小组,处理该猝死员工的善后事宜。有互联网圈内人士介绍,酷六创始人李善友曾担任过相关人力资源工作,并担任过搜狐总编辑职位。[page]

  虽然酷六网方面并未对上述说法予以应对,但此前李善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09年酷六网收入突破1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的话,2010年酷六网将实现盈利。该人士称这一背景无疑将使公司进入一个高速运转的状态之中。

  而在另一方面,视频网站这份蛋糕的分享者也在逐年递增。今年互联网门户搜狐、腾讯等公司均向该领域投入大量资本,并导致了国内视频网站竞争骤然进入白热化阶段。

  [最新进展] 酷6网内部邮件详解员工猝死原因及处理结果

  另据比特网报道 今天上午(18日-北青网注),酷6网协助罗耀明家属举行了追悼仪式,李善友等酷6网公司高层和部分员工出席。明天,罗耀明父母将携其骨灰返回家乡入土。

  邮件显示,经公安机关调查认定,其突然死亡属于自身身体状况原因导致,与外力无关。法医根据症状分析,死因有可能是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酷6网人事部希望酷6网员工爱惜身体,珍惜健康。

  以下是内部邮件全文:“我们祝耀明,一路走好”

  酷6网同学们,

  今日上午,公司协助罗耀明家属举行了追悼仪式,公司CEO李善友等多位公司高层和同学出席。明日耀明父母将携其骨灰返回家乡入土,我们祝耀明,一路走好。

  耀明同学的离开,是我们无法预料和不希望发生的意外。11月10日中午,耀明同学在经过写字楼B区其他公司门口时突然倒地不起,路经人员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求助,后经送北医三院急救,终因抢救无效病逝。经公安机关调查认定,其突然死亡属于自身身体状况原因导致,与外力无关。法医根据症状分析,死因有可能是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罗耀明同学于2009年7月28日入职,到11月10日离世,在公司三个月的工作中,个人工作能力突出,是一个很有潜力并对公司文化非常认同的技术骨干。对其意外离开,公司上下非常悲痛,并立即通知家属,购买机票安排来京,并在过去的几天公司高层一直陪同,积极处理相关后事,父母也对此向公司表示了感谢。

  在前几天,公司发出的“慰问捐款倡议书”得到了全体同学的响应,大家都积极为耀明捐款,在李总捐款5万元的带领下,最终爱心捐助达到8万元。同时,公司为其家属额外准备抚恤金10万元,以示慰问。公司为耀明家属支付了全部来京的食宿、交通、丧葬等费用。另外,公司还在积极准备相应的法律文件,为耀明申请工伤保险金等,预计约30万元。希望我们的爱心捐助和抚恤能够为其父母带来帮助,同时告慰耀明的在天之灵。[page]

  “愿死者安息,愿生者节哀”。今天上午逝者已经入土为安,后事已基本处理妥当,特向各位同学予以通报。最后,望同学们爱惜身体,珍惜健康!

  酷6网 人事部

  2009年11月18日

  现状 IT民工生存状态:每周工作80小时

  反思 不要让IT白领过劳猝死的悲剧重演

  长期以来,IT行业一直笼罩在财富的光环中,先是几个门户网站上市,接着是游戏、垂直网站,然后是百度、阿里,无不举国震动,仿佛天下财富,尽归IT人囊中。

  但是,上市的这些公司(除网盛)都是在大陆之外,赖以发展、上市的钱也基本没有从各个国内银行拿过。应该说,这些企业上市,中国的金融机构给的帮助太小。再看看中国富豪榜,前100名中,IT人渐行渐远,真正赚到钱的不是IT人,是房地产、能源等相关的行业。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另外一个事实是:IT行业创业的成功率最低。在最热门的互联网行业,成功率不到1%;在软件行业,成功率不到10%;由于这些行业属于软投资,当企业创业失败时,剩下的代码一钱不值,剩下的服务器每年减值50%,所以,剩下给创业者的就是疲惫的心灵了。

  当无数企业创业的时候,IT人的故事更加悲壮。首先,IT的创业者最累。以互联网为例,既然互联网的好处是永无歇业的时间,也就意味着,IT创业者的工作时间是以体力极限度量的,每周工作80个小时是照常的。同时,IT创业者无法有收入。无论是软件,还是互联网,IT的特点是先付出再有回报。

  对于理发店、小商店、小餐馆而言,付出和回报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4小时;对于IT企业,付出和回报的时间往往在一年以上。这样,IT创业者基本是为别人打工:为员工,为税务,为房主,为客户。鉴于IT行业创业的成功率之低,90%的IT创业者(好听的词是企业老板),基本是无偿、勤奋地为社会做着奉献,直到企业关闭,自己怀着破碎的心离开,可能还有带着无法逃掉的债务。

  梦想不等于现实。

  然而,有关政策制定部门仍然觉得IT人的梦想和现实是相同的。他们按照IT人的梦想来制定政策。首先,民房不让创业了,“车库文化”在中国是违法的。其次,所有刚创业的IT企业,都不属于创新企业,除非你有巨大的投资。接着,税是跑不了的,还要花4000块钱买税控机,而且还提示你:需要专门配置一台电脑供打印税票。如果你要保障安全,买一个安全U盘,价格不少于1500元。

  还有,你不能亏损,否则,还要掏若干钱做亏损审计。此外,按人头,你需要交残疾人保障金。折腾了这些还不够,劳动法来了,工作时间不能超过若干,保险需要全部上,辞退需要补偿。但是,创业者辞退自己,没有人补偿,而且还要另外交一笔银子清算。[page]

  为不拿工资、无私奉献的IT创业者减负吧!农民固然辛苦,一年最多工作半年,每周不超过40小时,IT民工呢?

  减负就是减税,让IT企业用梦想多创造一些就业机会。减负就是审计我们的保险政策:看看我们掏的保险费是不是被用得有效率?也许,只要交一半就能够获得缴纳全额所能够得到的保障。减负就是考核税务部门对企业存活率负责,而不仅仅是对税务总额负责。

  活着的企业多了,就业机会才会多,税收才会高,也才会有更多人拿自己的钱当IT民工。

  反思 不要让IT白领过劳猝死的悲剧重演

  酷六网一位负责研发的网络同仁因连续加班半年,疲劳过度,在岗位上吐血猝死。这已经不是第一例了。

  2005年2月24日,域名注册系统顶尖专家、中国频道的CTO黄柏林在37岁初为人父时病逝;

  2005年8月5日, 年仅36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何勇,因过度劳累英年早逝;

  2005年9月18日,正值中秋,年仅38岁的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猝死;

  2005年11月18日,摩托罗拉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格利高里·弗洛斯特突然死亡;

  2005年12月中旬,46岁的前IBM大中华区政府及公众事业部总经理李清平突发心肺衰竭去世……

  2008年9月,英特尔海南处理器销售专员黄青昆在渠道商办公室猝死。

  2009年3月18日上午8:34,成都科华北路与锦绣路相交的丁字路口,年仅32岁的成都IT白领田金勇走着走着,突然身子前倾,扑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留下才一岁零两个月的双胞胎女儿。

  他们的死因无一例外地跟过劳有关系。“前夜工作到凌晨1点”,“连续加班五个通宵”是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词语。加班和劳累是IT人永恒的话题!特别在中国这个充满了一夜暴富神话的热土,对财富和机遇的追求更让IT人“拿青春赌明天”,过渡透支自己年轻的身体。

  一味地怪企业不人道,怪国家相关政策不保护普通员工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作为普通IT人的你我,不能指望企业和社会来适应你,那么只有自己去适应企业和社会了。

  我觉得要避免过劳,IT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按时吃饭

  不要小看这一点。其实很多IT人一旦忙起来就会忘记吃饭这回事,经常地一开会开到晚上八九点,回到家都十一点了,这时才饱吃一顿。不按时吃饭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但因为IT人都年轻,都在30岁左右,往往少吃一顿或者不吃,觉得根本没有什么妨碍,也没有放在心上。[page]

  但这笔债迟早是要还的。

  饮食不规律最容易导致肥胖,我一个大学同学进入中移动以后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蹭蹭地长胖。众所周知,肥胖会带来高血压等病症。

  其实我们要做到按时吃饭也不难。

  到吃饭点了,完全可以先去吃饭再回来继续加班或者开会,或者就把议题带到餐桌上讨论。如果实在不行,自己也可以先吃点干粮或者快餐食品(最好办公室有储备)。关键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意识和习惯。

  第二 保证每天睡眠

  根据世界心里学家的研究,一个人每天保证睡眠6个小时不会影响任何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为睡眠少了,睡眠质量就高。我已经好几年每天都只睡6个小时,一般是一上床就睡着,中间做梦都很少。

  我想很多IT人不管怎么忙,一天要挤出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还是可以的。很多工作只要提高上班的工作效率,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是完全可以让自己睡上满满的6个小时的。我有时也写稿到凌晨2-3点,但也能睡到8-9点,保证了6个小时的睡眠。

  第三 注意工作中间的运动

  我们IT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一坐在电脑前就是一天,中间除非上厕所,否则很少离开电脑前。这在研发人员中更为突出,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更是如此。IT人往往工作一天下来,全身僵硬,敲键盘的手、肘、肩膀容易酸疼,颈椎发酸,眼睛发涩。

  IT人都很忙,能每天坚持去健身和锻炼的很少,但我们要注意工作中间的运动。我们还记得中学时候,一节课下来老师都要放大家10分钟放风时间。我觉得这值得借鉴。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定时,一旦工作满1小时,就提醒自己要站起来走走,到办公室的窗户处透透风,远眺一下,然后伸伸懒腰,甩甩胳膊,转动颈椎,只需要10分钟就大有裨益。

  有条件的办公室甚至可以弄一套椅子操——靠着办公椅来做的小操,定时强制员工做,这绝对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

  这短短的10分钟可以让已经僵硬的身体恢复韧性,可以让身体血脉畅通,避免过劳带来的各种身体毛病。

  第四 注意锻炼身体

  锻炼对身体的好处是每个人都知道,但IT人由于比较累,平时回家洗澡、看电视睡觉,或者玩游戏,周末一般睡大觉或者出去腐败,锻炼的习惯慢慢就没有了。

  其实锻炼不需要一定要去健身房,不需要一定要去打羽毛球、网球,它可以很简单。比如,平时自己可以跑楼梯,可以走路,可以在小区里慢跑,也可以在床上做俯卧撑、仰卧起坐,这些都是中学时候老师教给我们的基本锻炼方法,但我们很多人都不屑一顾或者完全忘记了。[page]

  第五 尽可能减少加班

  有人说加班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赶项目的时候。这话没有错。但任何一份工作都是做不完的,尤其是公司把你雇佣过来就是要“剥削”你的,希望你拿一份工作做两个、三个人的活。这时我们要学会哭诉!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不哭不诉,那么老板永远只让你超负荷地运转着,而不会配备更多的资源,加班那还不是家常便饭。

  其次,要尽可能地利用好工作八小时的时间。其实我们很多工作是因为自己安排不好才拖到加班的点。本来可以提前安排的事情,因为自己思考不周全,而不得不拖到最后用加班来“还债”。这就涉及到自己如何安排事情的轻重缓急,如何用“统筹方法”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得到井然有序。一般来讲,大部分人8小时工作时间内绝对能完全自己的工作任务,如果不能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时间安排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