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突围法律援助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1 22:27
人浏览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如果有人因为贫困打不起官司、请不起律师,就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法律援助就是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而诞生的制度。

  在青海西宁的一个小村庄里,有这样一群妇女,她们被剥夺了土地,流落在外,她们被称为“出嫁女”;在我们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对于城市建设必不可少,却在维权的路途之上饱尝艰辛,他们是农民工;CCTV12——12、4法律服务动车行,王筱磊、郭建梅、张绍刚,零距离接触最需要法律援助的人群;律师佟丽华、郭建梅对话司法部和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在论坛中深度探讨法援的发展与完善。三方聚焦,共同突围法律援助,CCTV12 ——12.4法律服务动车行,传递法治的力量。

  寒冷的西北,法律服务动车带去温暖

  CCTV12——12.4法律服务动车行给西北寒冷的地方,带去温暖,给出嫁女们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法治记者最具人性的关怀。西宁的出嫁女被剥夺土地,是一起典型的农村妇女土地权案件,牵涉到出嫁女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的权利。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郭建梅律师,作为CCTV12 12、4法律服务动车行的成员,深有感触:“我们的这几个记者和编导都是大小伙子,他们走了一路,真的流了不少泪,还捐了不少钱,我们的编导哭着求当地有关部门解决她们的问题,我们的摄像因为流泪,以至于没有办法看清镜头,而不得不中间间断。”

  像西宁的出嫁女被剥夺土地这样的案件在全国非常普遍,而且比较严重,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高度的关注,这类案件有两个特点,第一,当事人的权利都是受法律保护的,从《宪法》到各个部门法,对她们土地权的保护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在司法实践当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而无法获得她们的权利;在最近几年法律援助农村妇女土地权的案子过程中,其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很大一部分都胜诉了,虽然过程很艰难,但结果都是胜诉了。西宁出嫁女们的维权路和我们对于中国法律援助的思考,仍然会继续下去。行动中,律师郭建梅表达了自己受理这类法律援助案件时的感受:“我相信当事人们需要的不止是援助、帮助,当作为一个律师为她打赢了官司的时候,我就为她们讨回了尊严和权利。”

  张绍刚与农民工面对面:他们是最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体

  CCTV12——12.4法律服务动车行----突围法律援助行动中,张绍刚带领的行动法律服务分队在北京的丰台区开展了一项法律援助工作的调查,到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直面对法律援助需求最大的群体。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是北京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最大的专业机构,虽然专业力量已经算是充足,但面对庞大的需求依然非常吃力。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信息,农民工在维权时往往找不到法律援助机构,即便找到了,也未必能获得援助。就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许多人最终破灭了希望,农民工兄弟真遇到一些麻烦想要解决麻烦的时候,都会觉得“耗不起”,这也成为了很多寻求法律援助者的共同困境。怎样才能让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无论他是否贫穷,是否拥有足够的知识。法律援助的发展与完善,会给这个群体带来更多的希望。[page]

  来自动车的报告

  CCTV12—— 12、4法律服务动车行,在突围法律援助行动中,记者在动车上发回了一组调查报告:

  我们的国家,法律援助机构办理的援助案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援助的需求。作为一项保证底线公平的制度,法律援助在供求之间存在断裂。青海是全国法律援助的先进省份,这几年政府投入还是在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还是远远赶不上案件增加的速度,全省跟03年相比较,全省的经费增加了将近40倍,但是案件也是增加了几十倍,全省550万总人口中,从事法律援助的专业人员,只有140余人,而西宁市法律援助中心,更是只有9名工作人员,相对于一个自然村,便可能有几十位村民需要援助,专业力量太过微薄,这是令人尴尬的现实,却也是不容回避, 亟待改变的现实。

  200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这对法律援助提供了一个更高的需求。中国地广人多,法律援助机构在现阶段还较难能深入基层农村。能够胜任法律援助的专业人士数量太少。怎样才能给贫弱当事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成了重要的课题。

  佟丽华解析法律援助的价值所在

  CCTV12 ——12、4法律服务动车行,突围法律援助的论坛中,律师佟丽华、郭建梅对话司法部和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深度探讨法援的发展与完善。律师佟丽华论坛的开始列出了一组数据:以他所在的北京至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为例,一年咨询的案例是6千件,受益的农民工大致是3万人。直接提供法律援助的案子是1000多件,五千人以上的农民工获得了免费的法律帮助。法律援助一方面帮助了这些弱势群体;另一方面,一个农民工得到了帮助,他从此以后可以安居乐业,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安定,为社会的和谐真正做出贡献,这就是法律援助的价值。

  佟丽华认为,提供法律援助的主体是政府;法律援助机构,即便是专业机构,能够提供的法律援助量相对是有限的。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案件的数量急剧增长,需要援助的老百姓是越来越多,对政府,包括整个社会能够提供法律援助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随着法律援助深入地开展,有些案子涉及到得问题非常复杂,有些案件则是背景复杂,牵涉到成百上千的人,比如说农民工的群体性的案件,讨薪案件;还有的案件证据不足,需要律师帮助当事人调查取证,你说证据不足,比如说农民工没有劳动合同等等,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律师来帮助他取证,这就说明维护特殊群体的权利,法律援助在目前的形势下,需要一些专业的律师和专门人才。[page]

  顾秀莲呼吁法律专业毕业生投身志愿者行列

  CCTV12 ——12、4法律服务动车行,突围法律援助的论坛中,律师佟丽华、郭建梅对话司法部和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深度探讨法援的发展与完善。2009年,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和共青团中央以及司法部联合举办“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从7月份开始,有217名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和30名律师下到基层,分布在11个省份的100多个县里,到目前为止三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处理了30多万件案件,而像这些案件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群体性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名誉会长顾秀莲在论坛中呼吁,“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要大力提倡,社会各界都应该来支持。

  加入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列对大学生非常有好处,一个刚从大学走出来的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在基层面帮助老百姓解决案件的问题,遭这个过程总可以提高理论知识,并且结合实际,运用到解决问题当中,在基层两年、三年以后回来,就会积累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的律师加入到志愿者行动以后,解决了当地20多年以来没有解决的案件,深入到了山区、山沟里,到了平民百姓生活最困难的地方。着三个月中,找到志愿者寻求法律咨询的将近1万人,代写法律文书1000多份;并且进行培训,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培训地方上的村委干部和村民,在帮助解决矛盾,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顾秀莲同时强调:“法律援助的政府还是主体,政府应该加强法律援助方面的投入,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政府,政府是各级政府,中央政府、省市政府都加强这个投入;第二要加快培训我们法律人才,包括律师、法官,还有法律人才,要加强人才培养,要加强资金投入;第三,我就想要发挥我们各种群众团体的作用。我还希望我们的大学生,我们的律师,能够帮助我们多到边远地区去,这样呢,就是我们大家一起来,这样把我们法律援助工作搞得越来越好。”

  孙建英:便捷、高效是目标

  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司长孙建英在论坛中表示:法律援助提供的能力与困难群众法律援助的量,现在目前的确存在着差距,导致了我们一些需要法律帮助的,就是法律援助的这部分人,目前还没有法去获得法律援助的服务。制约法律援助发展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经费保障的问题,一个是人员保障的问题。特别是在中西部和基层,这个矛盾尤为突出,现在法律援助机构的人员还不足,有的是很少的,才两到三人。

  维权的时间过长,会增加解决困难的成本,不利于维护我们困难群众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所以便捷、高效一直是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的一个目标。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一个关于解决农民工若干问题的一个《意见》,这个《意见》下发以后,我们现在各地的,就是各级的法律援助机构已经把申请关于支付报酬的和工伤赔偿的,不再审查经济困难的标准了,已经都是这样做了,这是一个很大的一个举措。[page]

  2009年6月份,司法部搞了一个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便民主题活动”,这个活动已经在全国各地都开展起来,为低保的人群、零就业的家庭、还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老年人发放法律援助证。并且结合当前的情况,将特困的企业职工,还有返乡的农民工,失地的农民,以及新的失业人员,纳入法律援助的重点范围。第三,就是对情况比较紧迫的,比如仲裁的问题,诉讼实效的问题,先受理,后办手续,这样的话,够缩短这个时间,最大限度地去维护困难群体,受援人的合法权益,这都是今年司法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便民主题活动”的主要内容。还有临街设立便民的接待窗口等等,所有的这些措施,都是为困难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