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企业临门解约 大学生叫苦不迭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2 15:00
人浏览
2009届应届毕业生离校进入倒计时,之前已顺利找到工作并签下三方协议的毕业生都在准备报到上岗,有用人单位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了解约。记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呈现,一些单位不断缩减招聘人数,有的取消口头录用承诺,有的收回发出的录用函,有的推迟入职时间,甚至已经签好的三方协议也最终毁约。

对此不少毕业生纷纷叫苦,因为单位毁约往往来得非常突然且迟,毕业生经常因此错过了求职和落户的最佳时机。

毕业生:单位毁约突如其来错过最后落户机会

广州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张强(化名)几个月前与上海的一家国有企业签订了三方协议,他也一直在该企业实习。5月31日,该企业提出与张强解约。而这一天正是2009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办理上海市户籍的最后一天。这意味着,企业此时提出解约,张强不仅失去了一份工作,也错过了重新申请落户的机会。张强所学专业比较热门,之前他因为自己已经签约而拒绝了不少用人单位的邀请,而现在却反而被签约单位“放飞机”,情况十分不利。

事实上,与张强有同样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王宁(化名)是湖北大学大四学生,几个月前来到广州求职。王宁告诉信息时报记者,本来自己在去年底就已经找到一份工作,但后来接到了有录用意向的公司发来的邮件。邮件写道:“因经济形势影响,我公司决定对应届生招聘计划进行调整,对部分确认录用意向的应届生暂缓录用。我们很遗憾地决定:推迟对你的录用决定。我公司将于2009年6月底以前,根据市场经济形势分批明确最终录用意见。”据王宁介绍,该公司还表示,为尽可能减少暂缓录用给毕业生带来的就业风险,公司将立即寄还三方协议。

“他们不但提出推迟录用,而且寄回三方协议,这让我不得不重新寻找就业机会。”王宁说,那家公司之前的效益一直都不错,出现这样的情况让人难以接受。

学校:学生放弃的机会违约金难补损失

“往年都是学生违约,今年企业违约的情况有所增加。”广州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陈老师表示,虽然最终毁约的企业为数不多,但对学生造成的损失,却并非一个月工资的违约金能够弥补。

据悉,大学毕业生难以接受单位毁约的一个原因,正在于其错过了很多求职机会。目前,毕业生求职一般从年前11月左右开始,持续到次年7月。但一般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都会集中在11月~12月进行招聘,时间越迟工作机会越少。据了解,学生在接受一家企业Offer的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了其他机会,这样的机会损失不是一个月工资的违约金可以弥补的。更何况,个别企业甚至连违约金也不愿承担。

“企业毁约现象时有发生,如果能早一点与学生解约,学生就会有时间另做打算。”暨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陈晓明表示,“被企业解约的学生,面临的问题是重新找工作。但学校的双选会已经开过了,招聘单位的用人需求也基本饱和,公务员考试也错过了。对于就业面相对较窄的专业的学生来说,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陈晓明认为,虽然企业解约有种种原因,比如公司业绩乏力,或学生在近期实习中表现不佳等因素,但最后关头才提出单方解约显然不大合适,这种机会损失难以弥补。

专家:企业减员可理解但应妥善处理好

“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效益下滑或经营困难,难以继续履行协议可以理解,但应尽早跟学校和学生进行沟通、协商,寻找妥善解决的办法,并给学生重新求职提供必要的支持,强行解约或者临时单方宣布推迟录用,不仅伤害了学生的权益,也将给企业声誉造成影响。”人力资源专家张桢宁认为。

职场专家陈斌则表示,三方协议不是正式劳动合同,不能用劳动合同法具体法律条文来调解,但协议对于引导学生顺利找到工作又必不可少,建议适当提高企业的违约金额度,以维护弱势方学生的利益。在信息时报记者的采访中,多所高校也热切呼吁企业遵纪守法,对毕业生负责,妥善解决发展逆境中遇到的问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