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以就业促改革——教育部推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3 15:44
人浏览

  虽然找工作的压力依然不减,但是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却比较轻松——在这所学校,毕业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定制和移动就业网等多种途径,获取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从而更加从容地参加应聘。

  在教育部26日公布的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中,各地高校探索的就业引导和服务政策形式多样,贴近毕业生需求,在推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大为指出,在此次公布的高校中,中国石油大学以国际石油合作项目为平台,与企业合作将学生送至国外大学进行合作培养,同时还与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联合培养开拓海外市场的新生力量;同济大学针对本校的专业设置特点,引导学生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学生参与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工程的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中;中南大学对初次就业率低于90%的专业控制招生规模,对低于80%的专业酌情减少招生数量,将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与导师招生数挂钩,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紧密衔接;江西财经大学采用“项目负责制”的办法拓展人才需求市场,两年来共派出工作组分赴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的20多个城市开拓就业市场;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抓住自身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特点,定期对用人单位实行回访调研,及时调整各类专业课程设置。

  据了解,自2009年9月起,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经过申报推荐、专家初选、社会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环节,最终从参选的163所高校中选出了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这些学校中既有部属高校,也有省属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既有农林地矿油等艰苦行业高校,也有民族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代表,中西部高校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参与评估工作的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能孤立来看,而要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放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参选高校不仅要达到近3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的指标,还要按照专家预先设置的招生、课程设置、就业服务、有无专设职业指导教师等90个细化标准,接受评估。教育部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2万名学生和部分用人单位进行样本调研,其中学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分别占到评分比重的30%和40%。

  参与评估工作的另一位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郑志明表示:新形势下以就业来鞭策高校改革是正确的。评选不是工作重点,而是以就业来推动学校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领域的改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