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农民工养老可尝试与普惠式养老对接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4 06:27
人浏览
近日里有两个新闻,都在探讨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一是珠三角第一代打工者因社保问题无法退休(10月1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二是四川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0月13日《成都晚报》)。

“新农保”试点,这是“普惠式”养老的一个实验,普惠式养老金,是指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能享受到的养老金。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8月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此项政策试点将在今年10月1日前启动,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而第一代打工者如果要退休,根据相关规定,要在在珠三角的广州退休,必须连续参保至2013年。而部分参保者因为近两年即将面临退休,面临着十年养老费可能白交的情况。他们若退保只能拿回个人部分,回到老家只能重新购买养老保险。

在养老保险还未全国统筹之际,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些农民工的心头最为焦虑的烦心事。而有专家预计,类似年龄够了参保年限不够无法退休的现象,在未来的几年内会越来越多,乃至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受制于制度的原因,为城市发展贡献了十几二十年的农民工,在临老之际,还要再为当前滞后和不完善的养老制度买单,从而利益受损,实属不该。无论如何,应该想办法应对这个未来将普遍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先出台对策进行铺路,解决退休农民工回乡的后顾之忧。

因此,笔者建议,可尝试将之前养老保险制度和开始试点的普惠式养老保险对接,如此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设想,其实在在技术操作上,随着网络化政府办公,这个区域性障碍根本不是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现实层面上,就是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无法做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虽然省级统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大量的统计数据显示,省级流动的农民工远远多于省内流动的,所以全国统筹就成了瓶颈。那现在这种普惠式养老,显然一出生就是“名门正派”的全国统筹模式了,因此,沾这个全国层面统筹的光,可以尝试让农民工养老可与普惠式养老对接。

老农保主要是建立农民的账户,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具体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而农民工目前施行的是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对比这个普惠式养老金和农民工养老保险金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个人缴费款项基本没有冲突,有差异的就是政府出资的那部分和企业缴费这两个部分,因此,只要想办法把这两部分对接上,这个问题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改观,产生政策效果。

在普惠式养老金里头,政府补贴是最可以进行宏观调控和配置的,因此,可以设置专款专项,将此部分资金进行转移,作为财政补贴,补充省际之间养老保险转移的差额以及转移的成本,然后也对缴费的企业进行一定补助,使之不会因为受改革的影响。表面上看起来,这笔钱没有直接用到参保的农民工头上,但是从最后的结果上看,它解套了原来被地域限制的养老保险金,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就可以拿到全额的养老保险金了,避免了像现在这样因为退休离开工作地,而导致只能退回个人缴费的部分,丧失了一大部分的养老金,或者重新购买养老保险。

当然,这个设想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设计,可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政策改进的探讨,只希望能够带来一些启示和呼吁。在普惠式养老开启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之际,如果能够把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搭着新政策的便车,把农民工这个头等大事也一并解决了,使得农村的农民和离乡的农民工都给覆盖了,那这个普惠式将是真正意义上的普惠式。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