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中低收入群体认为目前医疗保障服务“难且贵”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4 10:35
人浏览
中国社科院历时一年进行的调查显示:

中低收入群体认为目前医疗保障服务“难且贵”

  中低收入群体接受的医疗服务状况如何?对其评价怎样?如何在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国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4月份,中国社科院劳动保障研究中心课题组历时1年的对中低收入群体医疗保障的调研结束了。课题组选取福建厦门、四川成都、河南郑州等9个地区的中低收入家庭,调研人员走村入户,了解他们的健康医疗状况。记者近日采访了课题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王延中。

  记者:您对中低收入群体医疗保障进行调研的初衷是什么?如何定位 “中低收入群体”?

  王延中:1993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四次国家卫生服务需求调查,对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体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但是这些调查主要关注居民整体或者最低收入群体状况,相对忽略了中低收入群体中收入在贫困线以上的边缘贫困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也没有为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提出建议。我们的调研就是要填补这个空白。我把 “中低收入”定义为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低于当地人均收入50%的收入水平。

  记者:根据您的调研结果,目前我国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需求满足能达到什么程度?他们所承受的医疗负担是什么状况?

  王延中:我们发现,中低收入群体具有较强的医疗服务需求意愿,但是他们实际得到的医疗服务与其想得到的有很大差距,医疗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还有大约38%的中低收入人群患病后选择自我诊疗,少部分人不采取任何措施。虽然患病后服药的比例较高,但是其中的自我诊疗服药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尤其对于文化素质较低的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更是如此。此外,他们医疗费用支出较大,医疗负担较重。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低收入人口次均门诊费用不仅支出较大,而且较全体居民的次均门诊费用高,总体能高出24.3%,医疗费用支出总额在家庭总收入和总支出中的比重较大。中低收入群体对目前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不高,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一般,19%的人明确表示不满意。

  记者:您认为导致中低收入群体医疗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王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收入较低,自我满足能力不强。其患病后不去医疗机构看病的原因中,经济因素最为重要。在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低收入患者中,45.8%是因为经济困难。另一个原因是医疗费用高、增长速度快、且收费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药品价格高,所占医疗费用的比重较高,门诊次均医药费中药品费用占了50%以上。

  记者:如果追究更深层次的原因,您认为是什么?

  王延中:主要是医疗保障的制度设计问题。一是部分中低收入群体还没有纳入医保范围。2008年城市低收入人口中未参加医保者占39.8%,明显高于整个人群中28.1%的未参保比例。医疗救助针对的也主要是收入极低的人,减轻其大病医疗负担,对位于极端贫困人口之上的大量边缘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人口的关注不够。

  二是个人账户问题。中低收入群体由于缴费能力不足,个人账户积累不足,难以发挥作用,而相对高收入人群积累较多,出现一些过度使用个人账户和恶意浪费现象,影响了医保制度的互助共济功能。

  三是补偿模式设计问题。目前的医保制度主要是保大病,对门诊报销较少,而且只负责疾病治疗的报销,对预防保健基本没有报销,仅仅补偿住院费用对减轻医疗负担和灾难性医疗支出的作用十分有限。补偿方式主要是后付制,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垫付医疗费用成为一个难题,尤其在患大病时。另外,补偿限制也较多,一方面设立了起付线,有的起付线较高,提高了报销门槛;另一方面规定了封顶线,较低的封顶线使得一些患大病的人在报销之外仍然要负担大量的医疗费用。

  记者:对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医保制度,以切实减轻中低收入群体医疗负担,您有什么建议?

  王延中:目前,我国的基本医保制度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人口,尤其是新农合,覆盖率超过90%,扩大覆盖面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未纳入医保制度的绝大多数是中低收入人口,具体包括老年人、失业人员、流动人口等,扩面工作需要重点考虑这些人群。针对目前制度模式中公平性不足等问题,我建议改进基本医保的个人账户,扩大医保筹资的统筹比重,逐步克服个人账户在实践中带来的诸多问题。完善补偿模式,改革支付制度,将后付制变为预付制,将偏重于大病补偿的制度调整为门诊与大病补偿相结合,尤其是要加强对慢性病的门诊补偿,研究和探索按病种付费的方式。还要将医保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防治相结合,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医疗费用,改变目前重治疗、轻预防、轻教育的局面,

  记者:现在一个突出问题是,医保对处于极端贫困之上和中等收入以下的这部分中低收入人口没有特别的针对措施,而是与其他相对高收入人口一视同仁地对待,您认为这种局面应该怎样改善?

  王延中:首先要加强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识别,在社区居委会或村民委员会的帮助下,由医保经办机构根据地区、家庭规模、家庭负担、职业、经济来源、家庭收入、健康状况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建立中低收入群体的家庭档案材料。在其发生大额门诊费用或住院费用时,在首次报销的基础上,根据医疗基金的结余情况给予二次补偿。可以考虑对部分药品和诊疗项目给予免费,所需经费由医疗保险基金或政府补贴提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也要逐步考虑中低收入人口的医疗需要。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