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15名农民工被中介骗至蒙古 回国后讨说法无人管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5 13:21
人浏览

  “合同写明每天点工400元,包工500元至600元,到了工地后却说每天只给200元。”我市及孝感市15名农民工,经河南漯河一中介介绍到蒙古国做建筑工,发现上当后,在我驻蒙古大使馆协助下回国。但他们到漯河想找中介人讨回中介费并追究责任,中介人不露面,当地部门也不理睬。

  昨日,记者联系到15名农民工中的彭军红,现在漯河的他气愤地介绍了被骗经历。

  彭军红是黄陂区木兰乡七里村人,据他介绍,他们一行15人中,8人与他同村,7人来自孝感,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30岁。现在找不到漯河名叫王朝中的中介人。

  彭军红说,他们最初是由七里村人朱胜运介绍给王朝中的。

  记者昨日也联系到朱胜运,他正在漯河帮民工们找王朝中。他说,他去年6月曾到沙特做了4个月工,其间通过朋友认识了王朝中,王自称在漯河召陵区工会困难群众帮护中心工作。今年7月,他接到王的电话,称可以帮助这15名农民工到蒙古去做工,朱胜运随后专程到漯河接洽妥当。

  本月1日,彭军红等15人坐火车到漯河,王朝中在火车站与他们接了头。次日,朱胜运与王朝中签订了协议,并按每人2800元服务费,先付给王1.3万元,3日上火车去内蒙古前又给王1.64万元,另有1.06万元,朱给王打了欠条。

  彭军红说,3日,他们由王朝中派来的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带队,先到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区,次日又到了内蒙古二连浩特,中年男子将他们交给另一姓白的人,由他负责办了签证出关等手续。

  记者昨日得到了有彭军红等人本月6日签字的《赴蒙古乌兰巴托劳务协议合同》复印件,上面显示,甲方为“蒙古歪毕特公司”,此次务工以包工为主,熟练工每月能拿1.2万元人民币。

  15名农民工坐火车于8日中午到达蒙古首者乌兰巴托。彭军红说:“当时我们心想一月能挣这多钱,有说不出的高兴,希望早点上工地干活。”

  可到了工地后,他们被安排在一个木板钉的房间,有近80人住在一起,而工地上也没有发现工程项目名称,最后,一名工头模样的人告诉他们:每天最高工资只有200元。

  因为与合同内容相差太远,他们与工地老板理论,因谈不拢,便离开工地。后在当地一个做生意的中国人指点下,他们经过1个多小时找到了中国大使馆。大使馆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他们办的是商务签证,只能呆30天,不可以在这里打工。并说,要是被当地警察抓到一天将罚1500元。

  当晚,大使馆帮助他们安排了住处。彭军红说:“在那里住了2天2夜,每人就吃了一块面包和一包方便面。”

  7日,15人共凑了3700元钱,请大使馆帮忙买了回国的车票。

  11日回国后,15人于当天赶到漯河市找王朝中讨说法。可是王一直不接电话,也不见面。12日至昨日,他们又先后到该市政府、公安局和4个街道派出所,但没有一家出面帮助解决问题。

  记者侧面了解到,朱胜运在此事中应该也负有一定责任。昨晚,朱胜运告诉记者,王朝中让人带话,要他将手中收据交给带话人,共给他4000元了结此事,但已被他拒绝。

  彭军红无奈地说:“我们到这里几天,一直没人管,现在身上的钱也快完了,因怕家人担心,也不敢对家人说。”

  阅读延伸:劳动保护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