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河南高院院长讨薪:判了就要执行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6 05:05
人浏览

  这两天,一条关于农民工讨薪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这一次的主角不是被欠薪的农民工本人,而是替农民工讨薪的人。他就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

  中广网北京12月11日消息(记者 温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省高院院长亲自为农民工讨薪,为何会有如此举动?面对公众对“院长该不该为农民工讨薪”的争论以及“这是否能解决拖欠问题”的担心,张立勇又有何回应?为此,中国之声记者独家专访了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

  不能让农民工兄第空着口袋回家

  作为省高院院长,亲自为农民工讨薪,张立勇的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专注。

  记者:当时您做出这个举动的初衷是什么?

  张立勇:每年到年末,考虑到我们很多农民工兄弟都会回家过年,我们不能让农民工兄第空着口袋回家。他怎么面对辛苦了一年的老婆孩子和老父亲、老母亲。我觉得对农民工问题,我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农民工的报酬当成特大的事情、天大的事情去办,把这件事情做好。一个案子一个案子审理好、执行好。让他们满意、对得起农民工兄弟。

  记者:您为农民工讨薪的做法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但也有人为您担心,果农民工都去找您,您怎么办?

  张立勇:我们现在全省都动作起来了,我们18个中院、18路军都在动作、我们的法官都在一线,哪个地方有农民工讨薪案件,都会到现场去办,这样就不会都集中到我身上。即使到我这,我很快也会转给个各个中院、各个基层法院。这个倒不是需要担心的事情。

  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

  12月6日,河南全省法院开展了“万名法官回访万名当事人”活动,这也是河南法院连续三年开展此项活动。张立勇表示,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也是每年此项活动的重中之重。

  张立勇:我们连续三年坚持在年末的时候,组织集中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月”活动,并且今年我们把集中办理月活动和“万名法官回访万名当事人”活动结合起来。特别是,对我们法院的审判和执行工作不满意的当事人作为我们重点回访的对象。所以我们组织全省的法官都到第一线,到当事人中间去,听取他们的意见、批评,改进我们的工作,找出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制定出更好的司法机制意义更大

  对于省高院院长该不该为农民工讨薪,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律界的激烈讨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时建中认为,作为省级法院院长,如果能够制定出更好的司法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社会意义将会更大。

  时建中:作为法院院长,应该把更主要的经历、对农民工的同情,转化成农民工拖欠工资的司法救助机制的反思和审查上来,只要农民工的拖欠问题诉讼到法院,很快就能得到支持,可以有效地解决拖欠问题,用司法的机制来保证农民工方的工资利益,可能效果、社会意义会更大一些。

  在一线执行法律判决 做到真正的司法为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龙翼飞则认为,作为一个省级人民法院院长,肯于为普通百姓民事权益的实现问题,亲自去找到债务人,为农民工讨薪,难能可贵。

  龙翼飞:我认为有三个意义。第一,它表明人民法院要忠实于人民的利益。张院长让人民法院生效的法律文书变成了一个真真实实在在的给权利人带来法律权威的一个法律文书,我很赞成这种做法。第二,张院长这样做,是向当事人表明,人民法院是按照司法公正的理念进行司法活动。张院长率领执行庭的法官去到执行的第一线,去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只有真正的把一个判决对限制后,才是真正的司法为民,才是真正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三个意义,他也是在向全社会做出这样一种表示,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是强制性的、有效地司法活动,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法律宣传,生效的法律文书必须遵守。

  阅读延伸:劳动纠纷/劳动争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