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发生意外理赔难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06 05:10
人浏览

  在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目前全国注册青年志愿者人数已达到3392万人,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17.5万个。从1993年开始,已经有4亿多人次志愿者为社会提供了超过83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然而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针对志愿者群体的保障制度,使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务时的权益保护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此,一些专家呼吁,应尽快出台一部全国性的志愿者服务法律。

  记者从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获悉,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志愿者出台相关的保障政策。现在只有像西部志愿者这样的大型志愿团队,主办方会同保险公司为志愿者签订保险合同,但是对于普通的志愿者,如果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意外,只能根据志愿者个人和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项目进行赔付。

  参加志愿服务已经20多年的王师傅向记者聊起了自己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一次意外,当时他前往贫困山区送温暖,结果途中遭遇车祸,肇事车辆逃逸,自己被热心人送往医院,可医疗费用完全由自己承担。现在他建立了志愿者队伍,他希望他的这些志愿者不要再碰上和自己一样的遭遇。

  “如果出现意外,学校的意外伤害保险应该能为我们提供保障吧。”在谈起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时,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项目部负责志愿者工作的一名大学生也有些困惑,他告诉记者,他们在组织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时,会尽可能地避免危险的活动。而对于规模比较大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出发之前,他们都会为志愿者们购买保险,而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或者是志愿者个人的志愿行为,如果真的出现意外,那也只能求助于学校。每位在校学生都会有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而这是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中主要的安全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安全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已经成为志愿者们开展志愿服务的一大顾虑。几家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都坦称,志愿活动开展之前,他们会对志愿活动的危险性进行一个评估,如果安全保障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不会鼓励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团委负责志愿者工作的李昕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志愿者的大多数志愿活动都在校园内进行,这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因为志愿者外出进行志愿活动受到意外伤害,并不能全都根据学生在学校签订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进行理赔。

  记者获悉,志愿者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早已引进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2008年和2009年“两会”期间,在共青团中央的推动下,有数百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为志愿服务全国立法的议案、提案以及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莫于川日前也表示,志愿服务立法有利于维护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志愿者事业的更好发展。

  阅读延伸:劳动纠纷/劳动争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