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企业在什么情形下可以经济性裁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10 06:15
人浏览
某制糖厂是一个有70多名员工的集体企业。自2006年以来,企业经济效益一直不好,现亏损1260多万元,连银行贷款利息都还不上,银行也因此拒绝给制糖厂新的贷款。虽然该厂在经营、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都难以扭转局面。近来连职工每月300元的基本生活费都发不了。经过厂里研究,打算裁减30名员工。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经济性裁员,经济性裁员通常指企业由于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原因,为改善状况而辞退成批劳动者的情形。但是,经济性裁员要符合法定的要件,并严格遵循相应的程序规定。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采用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方式,规定四种情形下企业可进行经济性裁员: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3.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另外,经济性裁员还有人数上的要求:一次性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才是经济性裁员。如不符合法定人数要求,只能单个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制糖厂的情况看,该厂目前已处于上述第2项的状态,属于“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情形,且拟裁减人数超过了20人,根据前述规定,该厂是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的。

在进行经济性裁员的具体操作中,单位要严格遵循下列程序:1.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2.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的经济补偿办法。3.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4.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5.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裁员时,“老、弱、病、残”员工一般不得裁减,包括: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病);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病);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弱);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老)。

同时,裁减人员时,还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1.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2.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3.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照料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另外,用人单位裁员后,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还应当通知被裁减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