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标本兼议“用工荒”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29 21:51
人浏览

实际上,“用工荒”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资源性供给紧缺,虽然用工紧缺涉及多个行业,全国各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现,但由于我国当前主流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用工荒”实际体现的主要是以年轻劳动力为主的用工紧缺,属于劳动力市场和企业间的供求匹配暂时失衡。

从劳动力市场供方年龄构成的主体看,我国主流劳动力市场可以说算不上是一个结构合理、供源丰富的大市场,而是一个以年轻劳动力为主的较为狭窄的市场。这样一种市场的定位认知,实际上把大量其他劳动力排除在市场之外,以至于当年轻用工紧缺时,无其他供源可调剂,对此无论是企业还是有关部门都感到有些茫然。

追本溯源谈“用工荒”

偶然的背后有必然性,“用工荒”只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错位在一定程度后的极端反映,因为有岗无人应和有人无岗就的状况自劳动力市场形成之日起就一直存在。

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力黄金年龄段是人一生中价值最高的时段,该年龄群体没有婚姻和家庭的拖累,能用这样的年龄段自是企业的上上之选。有人把企业的这种用工取向,比作为奢侈的“吃甘蔗”法,只吃中间两节,其余的归入另类。传统国有企业或国外终身制的用工方式,某种意义上就是因为对人一生的责任包揽太重而被非议,甚至有人把它作为国企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目前许多企业的用工又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并由此生成了一个特殊的格局的劳动力市场。当前“用工荒”的展现,可以视作这个特殊格局的劳动力市场走向变革的强烈信号。

“用工荒”的产生应与下列情形有关:一是经济的增速,企业规模的扩大,定位于年轻用工需求的绝对量不断上升;二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用工。其实,当前的用工低龄化趋向,并不限于某个区域或某些行业,而是遍及各行各业各地的共同态势。许多新兴三产对年轻用工的吸引,相比于生产性企业,其工资待遇、劳动强度等综合就业环境都要好些,尤其是发展迅猛的休闲娱乐业,对所招用的人员还包吃包住,不仅吸引了大量普通年轻人,而且还吸引了部分高学历男女;三是国家农业政策调整带来的农民收入普遍提高,使得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的流动差价变小,影响了部分民工的打工积极性,这又会使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量;四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及伴随的劳动力市场的全国性联网,使得市场的劳动力趋利流动在区域内和区域间更易实现和加快;五是广大劳动者法律意识的提高。

可以说“用工荒”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具有深刻的劳动经济学和社会学原因。企业对年轻用工的过度使用和过低的劳动保障待遇条件是产生的潜在原因,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速是“用工荒”产生的需求刺激原因,而真正的“用工荒”成因,应该说是我国狭窄劳动力市场在经济发展冲击下的自然结果。也许多年后,当我们回头审视当前的“用工荒”,它恰恰是劳动力市场旧阶段终结的标志,是市场调控就业升级、拓展的开始。

辩证思考议“用工荒”

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全局来看,“用工荒”显示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好消息,它表示了城乡差异走向缩小、全国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信息;而对企业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外贸企业来讲又确实是个利空现象,至少意味着他们将经历调整的危机和阵痛,依赖于低廉劳动力成本的外贸获利空间将受到严峻考验,局部地区出口企业格局也有可能重新洗牌。

“用工荒”对当前企业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荒”到之处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生产,订单完不成,利润受损失,信誉受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危机,并进而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作用。但另类眼光看待“用工荒”的冲击波,我们也应看到许多劳动密集型或低端产业常有很奇怪的自身规律,生产企业在各个产销利润蛋糕中,往往分得利润极少,大量的利润空间被销售环节攫取,就譬如当初煤炭业那样,产煤的微利甚至亏本,而卖煤的却赚大钱。这样说的意思是,即使“用工荒”最终导致了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也不能说劳动力集约型产品的出口优势就受到严峻考验了。其间一是会有产销链的利润调整问题;二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存在较大的缓冲空间。

我国劳动力充实且价格低廉是为国际社会所共识的,因劳动力成本与发达国家间的巨大差异和优良的产品性能,使得我国人工集约型产品占据了欧美市场的较大份额。但同时也因这些产品的技术门槛较低,国内企业间的出口竞争十分激烈。经过十几年的压价争夺市场,该类外贸产品的获得利越来越薄,订单越来越难接,也是业内的共识。一些出口企业生产经营看上去红红火火,实际获得利甚微,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靠微利——大订单来维持。该种生产经营方式的软肋之一,就是生产经营任何一个环节的风险都可能危及企业的正常经营。

从媒体报道的例子看,一些企业声称受“用工荒”的影响使企业损失百多万元,而按企业上万人的职工规模,如通过加薪来吸引职工,即使每人每月加薪十元,企业年工资负担就要加付一百多万元。虽然,企业应对“用工荒”实有难言之隐,这也是有些企业宁可任其缺职工,也不敢大幅度调高工资招人的苦衷。

从企业层面看,寄希望于它们纯市场化度过“用工荒”,会面临诸多困难,至少在时点上是这样。真正复归于新的劳动力价格平衡,要等由此引起的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价格链的提升,企业才会超越难关。而这又需要重新整合,也需要时间的等待。

了解了当前“用工荒”的真实含义,就有理由认为,这种“荒”只是劳动力市场面临调整的一个强烈信号,一时的某群体用工之荒,远不能去否定我国当前整体劳动力供给充裕的现实。面对“用工荒”的展现,如果我们不能利用劳动力市场拓展供源,及时提供差不多使用成本的其他用工,则解决“用工荒”的途径就要靠价格这个杠杆,而那样就会有许多企业遭遇一个艰难的不适期。

笔者之所以认为当前的“用工荒”与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无涉,是因为要调整的不是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而是要引导企业调整用工取向及跟进的劳动力市场供源主体调整,变小市场为大市场。“用工荒”给当期企业造成的困境并不能改变我国涉外经济的大走势,看待宏观经济不能仅限于在时点上分析,而要注意大时空。

要解决“用工荒”涉及许多方面,其中劳动保障部门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一是要合理引导用工单位调整用工取向,改善用工综合环境。二是要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监查企业规范用工、遵法守法,帮助企业树立只有稳定的员工队伍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才有发展后劲的观念。

同时社会病的治理,从来都是一个综合治理过程,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

研究“用工荒”极有可能会拔出萝卜带出泥,事涉全国就业和再就业的大格局。用工终端取向的变动调整,最终会牵涉用工行业间的重新整合,及区域间的梯度更迭等,这些都是我们同时应赶紧研究的问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