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社会养老最大难题在农村:制度保证农民老有所养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18 14:44
人浏览

当前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的抚养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社会养老最大的难题在农村,是因为农村的养老基本上靠家庭赡养,他们一旦发生病、死、伤、残等风险,个人和家庭将难以抵御。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形势,要解决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就需要加快探索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替代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这是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有利于安定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承载农民的保障功能,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在现有的收入水平上,农民没有能力考虑自身的养老、疾病等保障。为改善农村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的生活,减轻家庭负担、维护社会安定,需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有利于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中国现阶段“三农”问题日趋严峻。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使他们逐步进入小康行列,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有利于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长期以来,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主要是“养儿防老”在农村是一种无奈的现实选择。只有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逐步摒弃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有效控制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

  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一)继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不发达地区现在还无法全面实行养老保险制度,那么应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那些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给予维持基本生活的物质需要,这是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

  (二)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缺少政府扶持是农民缺乏投保热情的根本原因,应适当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福利性,才能调动起农民投保的积极性。坚持把农村各类人员纳入同一体系,扩大覆盖面,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吸引农民参保,最终实现“全民皆保”的目标。

  (三)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国家可把养老基金集中用于重点项目的长期投资,给予较高的回报,允许部分养老基金投资金融市场中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产品,确保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以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支付问题。

  (四)养老保险可设立低、中、高多个档次,由参保人员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进行自主选择,保证基本养老需要。等达到一定的年龄,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

  通过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保障措施,使进入市场经济社会的广大农民能够在各种社会风险面前获得必要的安全保障,从而调节社会,促进安定团结,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