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社会保险基金现状:一地鸡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18 01:34
人浏览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我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的基金已达到160多亿元,2001年以来追缴的社保基金也已达到95亿元。尤其2006年又爆出上海社保案。可见,关乎几亿人的“保命钱”的安全问题早已牵动着众人神经。

自去年上海社保案发生以来,关于社保的话题浮出水面。

来自社会保障部的信息显示,今年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将达到1.95亿人,参加医疗、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7亿人和1.12亿人。仅养老保险一项,今年征缴收入可达到5660亿元。如果加上其他保险基金,数目将会是7000至8000亿元。数目如此巨大的社会保障基金,安全性无疑是第一位的。但恰恰是这第一要素,最令人不放心。

社会保险基金现状:一地鸡毛

记者近日采访了资深社保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绍光教授。他形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现状是:一地鸡毛。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五个方面。据李绍光介绍,目前社保基金存在的最大问题表现在运行机制以及法律制度等方面。“而养老保险是问题最多、大家最关心的。”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我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的基金已达到160多亿元,2001年以来追缴的社保基金也已达到95亿元。尤其2006年又爆出上海社保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知名学者巴曙松研究员介绍说。可见,关乎几亿人的“保命钱”的安全问题早已牵动着众人神经。

当务之急:将投资和经营分开来

社会保险基金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各地方政府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第二层是全国社保理事会掌管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金。“问题出在第一层。”李绍光解释说。就养老保险基金而言,有三个层次:一是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两个部分构成;二是企业年金作补充,由企业缴纳;三是个人自给的部分。问题最多的“在前两个部分”。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存在的诸多问题,李绍光教授反复强调:“首先要改变现行的管理体制。地方的社会保障部门不能既是资金的收缴、发放者,又是投资者。一定要将管理和经营分开。”而且,在诸多的保险基金当中,要分清楚哪些适合投资,哪些不适合投资。

李绍光说,运用信托模式进行管理,可委托现有的金融部门如银行进行管理,这和现有的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机构相适应。

一位多年研究社保基金课题的专家补充说:“运用信托模式进行管理,正在被许多国家采用,实践证明比较成功。”

《财经》主编胡舒立分析认为:要从观念层面厘清社保基金的产权主体,结束地方政府强势介入、集行政管理权和经营权于一身的局面,这是社保改革的难点。“在改革带来的各种利益较量中,最主要的较量是政府和市场的较量。而只要强大的、具有先天垄断特性的政府权力继续横亘于市场竞争之中,则推进包括社保体制改革在内的一切改革便又难上加难。”

治理之本:出台全国性基本大法

据记者调查,关于社保的制度性规范绝大多数属于“通知”。如《关于上报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的通知》、《关于扩大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等,林林总总,效力却非常有限。

在企业年金方面,2004年推出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在“企业年金、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高层论坛”上指出,现有企业年金法律规范层次较低,应当制定《国家企业年金条例》,并出台全国统一的年金税收优惠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由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对基金预决算、筹集和支付,基金结余管理,以及财政专户管理等等内容作了规范,属于全国性的,但也仅属于部门规章而已。

“应当出台全国性的基本大法。”李绍光说,只有从管理体制上、法律规范上加以解决,社保基金这一惠及亿万人的资金,真正用好才有了保障。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