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什么是养老金双轨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18 13:34
人浏览

  核心内容: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何为养老金“双轨制”

  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业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低两三倍。

  2012年3月,这一制度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

  制度介绍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养老金“双轨制”的退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则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这种“双轨制”使得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养老金收入上的差距较为明显。

  随着养老双轨制的运行,它所造成的社会不公以及对社会就业平衡和人才合理流动的严重影响逐渐显现。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认为,改革已经很急迫。

  法律快车知识拓展:

  养老金上调难代替双轨制改革

  2005年至2012年,国家已连续8年较大幅度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此次上调被媒体称为“九连涨”。上调养老金确实体现了国家改善民生的决心。

  改革之难考验着政府的决心和勇气,公费医疗改革也曾碰到过阻碍难以推进,但随着南京宣布今年1月1日起取消公费医疗,江苏13个省辖市已全部取消公费医疗。虽然有媒体报道某些机关还有一些医疗补贴,但这至少体现出政府部门将医疗改革推向深水区的决心。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在评价公费医疗改革时开门见山地说:“此次公费医疗改革就是要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如果政策设计者始终把自身列为‘例外’,改革措施说得再好,安排得再周密,工作做得再细致,也难以取信于民,难以形成全社会共谋改革、共促发展的局面。”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难,难在它涉及4800万人切身利益。温家宝曾经提出,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改革,因涉及面宽,必须慎重稳妥的处理,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逐步积累经验,使我们国家形成一个规范的养老保险制度。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