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浅谈加强企业人工成本核算的监控措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25 09:21
人浏览
浅谈加强企业人工成本核算的监控措施

(大港油田集团团泊洼开发公司 韩绍田)

当前部分企业资产运作不理想,企业经济效益低下,有的发生严重亏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完全市场化,没有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企业人工成本核算,人工成本意识淡薄,因此,尽快建立一套具有操作性的、科学合理的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工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1、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产品、资金、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人工成本压力很大;如果企业的人工成本较高,势必造成其生产经营成本过大,就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也很难生存下去。

2、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现在,多数企业资源匮乏、技术管理落后,而我们国家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WTO背景下,必须保持人工成本优势,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需要

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向人是企业真正的资源,以人为中心,关注并开发人的潜能,最终达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转变。

4、企业领导层的重视,全体员工的理解、支持和共同参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尽职尽责,企业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是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前提。

二、企业人工成本的概念

企业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的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它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它人工费用。

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企业在统计期内,在成本中计提的工资总额;

2、社会保险费用:指企业实际为从业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女工生育保险的费用。包括企业上交给社会保险机构的费用和在此费用之外为从业人员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或储蓄性养老保险、补充性医疗保险。

3、职工福利费:指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从业人员个人以及用于集体的福利费用的总称。

4、职工教育经费:指企业为从业人员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培训费用。

5、劳动保护费用:指企业为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等发生的费用,以及用于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

6、职工住房费用:指企业为改善从业人员居住条件而支付的所有费用。

7、其他人工费用:指不包括在以上各项中的其他人工项目,如工会经费,招聘、解聘、辞退费用、独生子女费等。

三、建立人工成本核算制度

由于人工成本总额既不是财务核算内容,也不是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构成项目,是根据有关资料形成的综合性分析指标。目前,对人工成本各项目发生的数额,仅依靠财务预算或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的比例确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人工成本预算和核算分析制度。

从企业人工成本的来源来说,它是企业增加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人工成本依靠企业增加值的增长;另一方面,企业增加值的增长需要通过人工成本的增长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予以保障的激励来实现。当前,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追究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目标,在这一前提下,企业人工成本支出与增加值挂钩不密切,缺乏对人工成本控制的主动性,更谈不上预警与调控。为此,应当建立与企业增加值挂钩的人工成本总额预、核算制度,年初,根据企业经营的总体规划和预计效益情况,做好人工成本的预算计划,期间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步运行,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严格的控制,做到人工成本的支出不超出预算。年终,按实际增加值决算出人工成本总额,并按财务核算办法核算各项发生的费用,保证企业人工成本的支出不侵蚀企业利润,企业不克扣人工成本(保证员工的根本利益)而获得最大利润。建立人工成本核算制度的关键是确定人工成本与企业增加值的合理比例——劳动分配率。要通过国际、国内大量统计资料的研究、对比、分析,确定出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人工成本的必要投入量,将人工成本的控制放在事前。

四、企业人工成本主要的控管指标

1、人工成本与增加值比重=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企业增加值×100%

上述指标说明了企业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例,从业人员报酬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的份额。

2、人事费用率=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企业销售收入×100%

上述指标说明了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确定合理的人工成本水平就是确定企业本年度的人事费用率,由于企业外部环境随时在变化,市场也会波动,也由于企业经济核算周期与人工成本支付周期不一定一致,因此,年度之间的人事费用率可能上下波动。如何在变动的情况下,确定和保持一个适度的人工成本水平,关键在于控制住企业增加值、人工成本总额、劳动生产率、人均人工成本水平增量之间的动态比例关系。

五、对企业人工成本动态控制的措施

1、建立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各项制度

①建立人工成本统计分析制度: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测算出能承受的最低和最高水平;最终确定本企业人工成本的适度控制水平,分析偏离目标的原因,制定控制措施。

②建立适合控制人工成本的薪酬制度: 建立具有活性的岗位工资制度,工资及奖金的发放应与该岗位负责的成本费用标准的控制结果挂钩,建立起有利于降低成本,技术和新产品创新的激励机制。

③改进人工成本投入方式:下决心解决高岗低薪和低岗高薪的问题,关键、重要岗位是重点投入方向,严控用工总量,合理调整用工结构和工资投入结构,确定死工资和活工资的比例。

④建立人工成本统计,审批、监控和预警制度:及时统计人工成本的支出情况,设置人工成本各个支出项目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各项人工成本支出额进行动态管理,对超出标准的情况要及时预警。

2、建立人工成本目标管理机制

①建立企业各岗位的目标成本责任制

根据年初制定的效益指标,倒算出成本控制的成本控制总额,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各项具体指标,落实到部门、基层、班组和岗位。

②对企业人工成本实行目标管理,以企业人工总成本为目标,落实到所有的岗位,明确责任,最终控制的结果与工资收入挂钩。

3、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人工成本监控的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按上述制度抓好落实。首先做好日常的人工成本分析,按时收集、统计各种相关数据,运用数学原理分析人工成本的各种指标,分析实际指标与预定指标差异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与其他部门一起搞好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