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一月CPI雪上加霜可能再创11年来新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15 23:48
人浏览

  在春节因素和雨雪冰冻的双重“夹击”下,1月CPI同比涨幅很可能突破7%,再创11年来新高。

  我国农历春节一般处于公历1、2月之交,过节效应往往造成需求增多、供给减少,因而其间物价通常会上涨。1997年至2007年,1月CPI环比涨幅平均为0.8%,2月CPI环比涨幅为1.1%。以此计算,今年1月CPI同比涨幅在正常情况下也将居高不下,但不至于再创新高。

  奈何天公不作美,1月中旬的这场雨雪灾害使通胀形势“雪上加霜”。国家发改委消息,由于灾害造成交通受阻、物流不畅,湖南、贵州等受灾地区蔬菜价格飞涨,灾后绿叶菜价格比灾前上涨50%以上。

  国家发改委的监测数据显示,1月份,36个大中城市猪肉、牛肉、羊肉和鸡肉平均零售价环比分别上涨4.53%、9.51%、4.36%和1.81%;鸡蛋平均零售价环比上涨0.28%;豆油(11524,182.00,1.60%,吧)、菜籽油和花生油平均零售价分别环比上涨9.14%、8.63%和4.81%;15种蔬菜平均零售价环比上涨5.21%。

  与去年12月的监测数据相比,今年1月除猪肉、花生油价格涨幅略有缩小外,其他食品价格涨幅均有较大幅度的扩大,而主要服务项目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因此,食品价格仍然是拉动1月份CPI上涨的主力。

  综合考虑食品和非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1月CPI环比涨幅预计达1.2%-1.6%。加上翘尾因素5.8个百分点,1月份CPI同比涨幅有可能达到7.0%-7.4%,再创1997年以来新高。如此,雨雪冰冻灾害至少推高1月份CPI涨幅0.4个百分点,由此将对经济和调控政策带来多重影响。

  一方面,灾害在加剧通胀威胁的同时,也将给经济降温,从而缓解2月份加息的压力。同时,春节、灾害均属短期扰动因素,中美利差已经倒挂,央行在作加息决策时不会不有所考虑。当然,到3、4月份,灾后重建的热情可能使投资增速出现“井喷式”反弹,通胀率攀升、经济过热风险再次出现,届时,央行或考虑动用利率政策。

  另一方面,灾害可能推高今年CPI涨幅,央行通胀控制目标可能上调。雨雪冰冻灾害将过去,但其“后遗症”仍将持续,比如延缓生产供应、推高投资需求等,从而可能影响全年通胀形势。由于今年CPI同比涨幅的翘尾因素已达3.4%,灾害的推波助澜,PPI的传导,可能导致2008年CPI涨幅超过2007年。在这种情况下,今年通胀控制目标可能上调至5%,以为各项价格改革留出空间,并可避免频繁出台政策应对CPI涨幅“越线”。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